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9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17
00:00 / 06: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9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5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5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19
旭升1月前
萧红:寒夜里的火焰,冻土下的春芽(续) 香港沦陷的炮火惊碎了浅水湾的月光,1942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缓。萧红在战火纷飞中辗转逃亡,病体与精神双重重压下,她如风中残烛,却仍在颠簸的船舱里攥紧那支钢笔——那是她对抗命运最后的武器。 日军轰炸机的阴影掠过维多利亚港时,她正修改《马伯乐》的手稿。纸页间,那个懦弱又荒诞的知识分子形象,何尝不是她对时代病态的辛辣解剖?“这世界疯了,我也跟着疯了。”她在日记里写道,字迹因高烧而颤抖,却比任何宣言都更锋利。逃亡途中,她将手稿缝进棉袄夹层,像母亲护着初生的婴儿。 重庆歌乐山的竹林里,萧红与端木蕻良暂居的茅屋漏着雨。她常坐在门槛上,看山雾吞没远处的江船。孩子们唱着“萧红阿姨写书书”的童谣跑过,她却想起呼兰河的雪地里,那个被冻掉手指的小女孩。《小城三月》里的翠姨,此刻仿佛站在竹影间,与她隔着时空对望。端木为她煎药时,她总盯着药罐里升起的热气,那袅袅白烟像极了故乡的炊烟,却永远飘不回东北的黑土地。 生命最后的夜晚,萧红在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病床上,听见窗外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她让护士打开窗户,咸涩的海风涌进来,吹散了满室药味。“我本该是个农妇,却成了写字的人。”她对守在床前的骆宾基微笑,指尖轻轻划过《呼兰河传》的封面。黎明前,她忽然挣扎着坐起,用尽力气喊道:“春水来了!”那是她童年时,祖父带她看过的冰河解冻。 1942年1月22日,萧红走了。但她的文字,如同冻土下萌发的春芽,在后来的岁月里,穿透黑暗,长成一片森林。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7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