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泪目!《十送红军》再现革命情深,每一帧都是家国记忆!" 《八一,那抹永不褪色的红》 风里飘着旋律,是《东方红》的筋骨,是《映山红》的脉络,是军民如水情的真实写照。指尖划过音符,像触到了八角帽上的红星,烫得人眼眶发热。 那年的枪,扛在泥腿子肩上,膛线里刻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朴素。草鞋踩过雪山的冰,把血印烙进草地的沼泽,却把信念举成火把,照亮了两万五千里的坎坷。他们不是神,是母亲送别的儿子,是妻子牵挂的丈夫,却在硝烟里站成了山,用脊梁撑起一个民族的黎明。 军号声远了,变成了清晨的国歌。可那声"为了新中国,前进",还在岁月里回荡,撞响了每座纪念碑的基座。你看那飘扬的军旗,红得像无数年轻的生命在燃烧,红得像从未冷却的心跳。 今天,我们哼着红歌,不是在重复历史,是在触摸一种温度——那是把苦难嚼碎了咽下,把希望种进骨头里的坚韧。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纯粹,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在时光里愈发清晰的重量。 这抹红,早已融进了炊烟,融进了霓虹,融进了每个平凡日子里,那份踏实的安宁。因为知道,总有一群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继续着当年的守护,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把背影留给祖国,把胸膛对着风雨。 风还在唱,唱着那些滚烫的名字,唱着一种精神,永远年轻,永远鲜红。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影子8月前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或许最能形容老李和圆铁的革命战友情! 云霄曾经说过:“被爱被支持那内心肯定是充满幸福而且很丰盈的”,热爱真的可抵岁月漫长,更何况还有從学生时代就一路相伴、嬉笑打闹、相爱相杀却不离不弃的老铁小圆子! 作为一名历经风雨看透世事无常的中年人,对于友情的定义和要求是有些苛刻的,从来不会轻易认可一个人。想了解一个人,我首先要看她身边接触的都是什么样的朋友。李云霄和圆子走的比较近,于是我观察了一下她,圆子是个很朴实的女孩子,既然身边朋友是这样的人,云霄的人品绝对不会差!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有的人会与你擦肩而过。有的人会与你深交,成为影响你一生的人。交到好的朋友,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正如老李与圆子之间幸福的友情岁月,并不复杂,简单纯粹。而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过滤了邪魅魍魉,将最真的留下!最好的友情,是真心实意的陪伴,真正的朋友,是不离不弃的默默守护,如云霄与圆子! 而“落英缤纷”在我看来是云霄在舞台上的表现、是她的作品、是她的个人魅力,象征着云霄的倾城美貌与优雅,象征着云霄倾其一生追寻的艺术之梦…… 云霄以其扎实的艺术基础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赢得了云朵们和戏曲界的认可。她在每一次表演中都能够将个人情感融入角色,使得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这种情感与艺术的双重绽放,使得她的表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赢得了专属于她的落英繽紛…… 云霄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越剧花旦,更是一个懂得感恩和谦卑的人。她的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她的个人品质上,也反映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对真心愛她的云朵们表示真挚的感谢,对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们表达感恩之情,这种感恩的心态使得她更加值得云朵们的尊敬和深爱! 云霄,惟愿你和圆子友谊长存,成为人间佳话!惟愿你在艺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云朵们一直会在,陪着你一路前行,见证你登顶艺术殿堂的顶峰,创造属于你的人生传奇! 加油!可可爱爱的李兜兜❤️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2
穿过滂沱大雨,绕道江西,感受红色革命圣地,观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大地。走进井冈山,才知道什么是"艰苦岁月",什么是"信仰",一次井岗行,一生井岗情,让井冈山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井冈山 最爱《红楼梦》,曹雪芹13岁之前就住在这里,后因家道中落,历经千辛,才写出了旷世名作。据说越剧版黛玉葬花桥取景在拙政园,我便向往去游园一趟。。。“一园藏尽江南梦,半亩方塘见乾坤”一窗一景,一步一画,满目青绿,亭台楼榭,在拙政园,时间慢成了涟漪,跟着梦隐,仿佛看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仿佛穿越千年看到黛玉在桥边哀愁葬花,看到公子小姐游园嬉笑,家里的姐姐妹妹姑娘媳妇外加老太君,在傍晚一起看荷花纳凉,且个个打扮得如同神仙一样,女眷手上是雪白的扇子,优雅美丽。即使今时人山人海,高温如炉,但隔着时空,徜徉在他们漫步过的地方,我依旧能感受到他们在荷花水榭上,玻璃厅下吹着柳风,作诗作画,听戏赏花的富贵生活。这里有他们留下的花影花香,有他们最凄美的故事缩影,一砖一瓦皆故事。春水碧于天,穿着老公精心挑选的白旗袍,行走在梦开始的地方,不免让我格外动情!江南水乡,享誉中外,名副其实!#江南水乡美如画 #井冈山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七十五载草鞋泪,一曲十送红军情:共和国第一军嫂的世纪守望 “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的故事,是一段跨越了世纪的风雨守望,她用长达75年的等待,谱写了一曲忠于革命、忠于爱情的红色恋歌。 💔 苦难童年与相濡以沫 陈发姑出生于1894年,江西瑞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出生不到200天母亲便离世,不到两岁就被送到同乡朱家做童养媳,不久后父亲也去世了。朱家独子朱吉薰与她青梅竹马,感情甚笃。1913年,19岁的两人正式结为夫妻,生活虽清贫,却十分恩爱 。 ❤️‍🔥 深明大义送郎参军 1931年前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苏区掀起“扩红”运动。朱吉薰在动员大会上深受触动,萌生参军念头,但遭到家人反对,因为他是家中独子。关键时刻,陈发姑尽管心中万般不舍,却坚定地支持丈夫:“你信红军我信你!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参加革命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家里有我照顾 。” 第二天,朱吉薰便报名成为全区第一批参加红军的青年 。 🛤️ 长征离别与生死坚守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朱吉薰随部队北上。临行前夜,陈发姑泪流满面地为丈夫缝制新衣新鞋。丈夫为她擦去泪水,说:“不要难过,等着我,革命胜利后,我一定会回来!” 陈发姑强忍悲痛承诺:“你放心走吧,我会等你回来,一直等到你胜利归来 。”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占领瑞金,陈发姑因是干部和红军家属不幸被捕。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逼她声明脱离革命、与丈夫离婚,但她始终不屈,凭借革命必胜和丈夫必归的信念顽强活了下来,并设法逃脱 。丈夫走后第三年,婆婆去世,陈发姑彻底孤身一人。 👣 七十五双草鞋与一生的守望 陈发姑将对丈夫的思念化为两种具体的寄托:一是常常倚门远眺,哼唱送行时的歌曲:“说了等你就等你,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二是每年都为丈夫亲手编织一双草鞋,想着他回来时能穿上 。全国解放后,许多当年参军的人陆续回乡,但朱吉薰始终音讯全无。政府调查后认定其可能在长征途中牺牲,但陈发姑不愿相信,始终坚信丈夫在执行特殊任务 。她一次次向人打听:“我家吉薰有什么消息?” 这一问,便是75年。从青丝到白发,直至双目失明,她依然摩挲着那些草鞋,等待着 。2008年,114岁(一说115岁)的陈发姑老人逝世。人们整理遗物时,在她的床前屋角,发现了整整75双草鞋。 #00后听红歌 #十送红军 #长征 #听红歌强磁场 #陈发姑
00:00 / 05: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