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en叔叔4月前
可怕的2岁、执拗的3岁,宝宝为什么动不动就撒泼打滚,无理哭闹? ▪️1岁半左右,宝宝进入秩序敏感期:任何细节打破他内心秩序,杏仁核立刻拉响警报。同时意识到“我”是独立个体(自我意识觉醒),什么都想自己做;能力都不行,想做却做不到;语言不行想表达“我难过”却只憋出哭声。需求受阻→情绪失控→前额叶“刹车片”尚未长好→情绪洪流决堤,只能躺地尖叫、捶地蹬腿。 ▪️我们要充当孩子的“理智脑”: 1️⃣先稳自己:深呼吸5秒,降低声量,身体蹲下与孩子平视,传递“我和你在一起”。 2️⃣描述情绪:“你想自己穿鞋却穿不上,又急又委屈,对吗?”把模糊感受翻译成语言,表达出感受。 3️⃣设置边界:温柔坚定地陪伴,不指责、不离开,用行动告诉他:情绪可以被接住,行为需要被引导。 4️⃣事后复盘:情绪平稳后,一起把鞋再穿一次,示范分解动作:“先拉鞋舌、再压后跟”,让孩子体验“做不好→练习→成功”的完整回路。 ▪️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内化3份终身礼物: ✅抗挫力:失败只是“暂时没熟练”; ✅独立性:敢自己试,也敢求助; ✅情绪管理:未来遭遇学业、人际压力,都能先稳住情绪,再解决问题#秩序敏感期#3岁前早教#家庭教育#幼儿早教#情绪稳定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7
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90%家长第一步就错了! 孩子一不如意就撒泼打滚,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讲道理、妥协,还是忍不住发火?90%的家长第一步就做错了!今天教你三招“急救操作”,既能稳住局面,还能教出高情商孩子。 别慌!这三个步骤不是冷冰冰的理论,是能立刻上手的实用方法—— 第一步:按下暂停键——处理情绪,而非事件 1. 管住你的嘴:别再说“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这些话像汽油,只会点燃孩子的情绪; 2. 靠近你的身体:能蹲下来就与孩子平视,若你也生气,先在他旁边安静待着,深呼吸3次; 3. 简单的共情:只说一句“我看得出来,你现在非常生气/难过”,或“你没得到那个玩具,真的很失望”。 记住,共情不等于妥协,你只是帮他为强烈情绪“命名”,让他感觉被理解,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划定安全区——给情绪一个容器 1. 设立冷静角: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但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先到沙发/你的房间冷静一下”; 2. 提供一个选择:“你是需要妈妈抱一抱,还是自己待一会儿?”,给孩子一点控制感; 3. 陪伴或等待:孩子拒绝就说“好的,我就在这里陪着你,等你感觉好一点我们再说”,保持安静陪伴;若他让你走,就暂时离开。 这一步是把“哭闹现场”转移到“沟通现场”,避免公共场合尴尬,也不让孩子情绪在众目睽睽下升级。 第三步:复盘与连接——把“事故”变“故事”(务必等孩子情绪平静后) 1. 回顾事实:用温和语气问“刚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宝宝这么生气呀?”; 2. 重申规则与底线:共情后坚定规则,比如“妈妈理解你想吃冰淇淋,但我们约定好饭后才能吃,这个规则不会变”; 3. 寻找解决方案:引导孩子思考“下次再这么生气,除了哭,我们还可以怎么做?是用力抱抱枕头,还是来告诉妈妈‘我生气了’?”。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孩子大脑被情绪淹没时听不进任何道理,只有平静后,你的教导才能走进他心里。 所以,下次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记住这三步:按下暂停键(共情)→ 划定安全区(冷静)→ 复盘连接(找方法)。 你家娃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爆炸”?是起床气还是不让看手机?在评论区留言吧,我会回复你。#每日分享 #原创视频 #陪孩子一起长大 #儿童心理 @抖音小助手 @DOU+小助手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