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
00:00 / 17: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Owen叔叔5月前
心理学中把先向孩子索要物品却又拒绝接受的行为称“伪需求测试”。当家长频繁对孩子进行测试时(≥2次/周),会导致孩子: ▪️认知混乱:2-3岁的幼儿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观点,逻辑思维尚未形成。当家长进行“伪需求测试”时,孩子面对这种矛盾行为,会陷入认知失调。因为无法理解这种先索要后拒绝前后矛盾的行为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而影响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发展。 ▪️缺乏信任:频繁的“伪需求测试”会影响亲子依恋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在亲子间的信任和可预测性之上。当家长的行为前后不一致时,孩子对家长的预测性降低,这会削弱依恋关系中的信任基础。例如,孩子在需要安慰或帮助时,可能会因为之前的矛盾指令而不确定家长是否会真正提供支持。 ▪️社交障碍: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模式。如果家长经常表现出矛盾的行为,孩子可能会内化这种不一致性,进而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类似的矛盾模式。例如在与同伴分享玩具时,可能因为混淆了分享与拒绝的界限而引发冲突。 ▪️数据显示: 每周经历≥2次矛盾指令测试的孩子在3岁时对父母指令的即时响应率下降了约40%,这表明矛盾指令削弱了孩子对家长指令的理解和遵从能力【哈佛大学(2018)】。 这些孩子在4岁时假性服从行为增加了2.5倍。假性服从是一种表面顺从而实际违背指令的行为模式,这反映了孩子对家长权威的不信任及自主性的消极表达【斯坦福大学(2019)】 ▪️正确做法:是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当向孩子索要物品时,应确保真正接收并表达感谢。积极的正反馈能够激活孩子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形成“分享-愉快”体验。此外,积极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和努力程度。当孩子因为分享行为而获得真诚的感谢和认可时,他们会建立起“我能够且愿意分享”的积极自我认知,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会延伸到其他领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3岁前早教#分享测试#宝宝认知#亲子关系 #幼儿启蒙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70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8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8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长的这些行为,会影响孩子分享欲望 1. 强迫立即分享 做法:当另一个孩子想要玩宝宝的玩具时,立刻要求宝宝“给妹妹玩一下!”、“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甚至直接从宝宝手里拿走玩具给别人。 负面影响: 破坏安全感:让宝宝觉得自己的物品和意愿不被尊重,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对物品的占有欲。 引发抗拒:激发宝宝的逆反心理和防御行为(抓得更紧、哭闹、躲开)。 2. 过度强调“分享”标签和结果,忽略过程和感受 做法:只关注孩子是否“交出”了物品,一旦孩子分享了就大加表扬“真是好孩子!真乖!”,而完全不关心孩子分享时是否情愿、是否理解对方的需求,或者分享后自己的感受如何。 负面影响: 动机外化:孩子为了获得表扬而“表演”分享,而非发自内心地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带来的快乐(比如看到对方开心)。 忽略真实情感:孩子可能内心不情愿但被迫分享,负面情绪被压抑,长期可能对分享产生抵触。 不理解意义:孩子不明白分享行为的核心是关心他人和互动。 3. 替孩子做主,不经同意处理其物品 做法:未经宝宝同意,就把他/她的玩具、食物随意送给其他孩子或亲戚,理由是“你玩具那么多”、“要学会分享”、“小朋友是客人”。 负面影响: 严重破坏物权安全感: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东西随时可能被剥夺,对物品产生更强的占有欲和不安全感。 不信任感:孩子不再信任家长能保护自己的物品。 混淆概念:让孩子觉得分享=被强迫失去心爱之物。 4. 过度使用物质奖励 做法:“你把这个玩具给弟弟玩,妈妈就给你买糖吃/让你看动画片。” 负面影响: 扭曲动机:孩子分享纯粹为了得到奖励,而非出于善意或社交需求。一旦没有奖励,分享行为就可能消失。 削弱内在满足感:孩子无法体验到分享行为本身带来的内在快乐(如他人的感谢、一起玩的乐趣)。 5. 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 做法:当孩子不愿分享时,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小气!”、“真自私!”、“没人喜欢小气的孩子”。 负面影响: 伤害自尊:负面标签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实现预言:孩子可能内化这个标签,认为自己就是“小气”的人,反而更不愿意尝试分享。 引发羞耻感:让孩子感到羞耻,而非理解行为本身#育儿知识分享 #家庭育儿 #育儿 #物权敏感期 #育儿经验分享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4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