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2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热门话题 #精彩片段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见长,善用白描手法捕捉生活细节,意境清新)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与词语解释 1. 萧萧梧叶送寒声 - 翻译:瑟瑟的梧桐叶,随风飘落,送来阵阵寒意。 - 词语解释:萧萧(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梧叶(梧桐树的叶子,秋日落叶常象征萧瑟)。 2.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翻译:江面上吹来的秋风,触动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 词语解释:客情(指游子的思乡情、漂泊的愁绪);动(触动、引发)。 3. 知有儿童挑促织 - 翻译:猜想那篱笆边,该有孩童在拨弄蟋蟀(斗蛐蛐)。 - 词语解释:挑(用细棍等拨弄、逗引);促织(即蟋蟀,古人称其为“促织”,因秋日鸣叫似催促纺织而得名)。 4. 夜深篱落一灯明 - 翻译:深夜里,篱笆旁亮起一盏灯火,(正是孩童玩耍的地方)。 - 词语解释:篱落(篱笆,乡村常见的院落围栏,代指乡村人家);夜深(点明时间,强化静谧与孤寂感)。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思乡”为核心,用“以景衬情、以乐衬哀”的手法,将游子的孤寂写得细腻动人。 前两句“萧萧梧叶”“江上秋风”,以秋日萧瑟之景起笔,“寒声”“动客情”直接点出秋风引发的思乡愁绪,奠定悲凉基调;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的温暖场景——孩童的天真嬉戏、灯下的温馨画面,与游子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看似写乐景,实则更反衬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孤寂,让思乡之情更显深沉。全诗仅28字,从听觉(梧叶声)、视觉(秋风、灯火)、触觉(寒)多角度切入,细节生动,余味悠长。谢谢收看,欢迎点击收藏!乙巳九月十四,墨咩佛子人。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江南雨景》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春雨画卷,以下逐句解读: 「雨斜多日未见慌」 首句点明江南春雨连绵的典型气候特征,"未见慌"三字既暗示农人熟悉这种天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又赋予自然以从容淡定的品格。 「万珠投抱归河塘」 运用通感与拟人:将雨滴比作珍珠投怀,既描摹细雨纷扬之态(如"帘外雨潺潺"),又暗含水循环的自然哲思——雨水回归水域滋养万物。 「清虾不惧连夜雨」 转笔微观视角:青虾在雨中自在游弋,展现江南生物的适应性。"不惧"二字双关,既写生物本能,亦隐喻江南人对水乡生活的安然接纳。 「数尺水涨芦苇荡」 视角由近及远:骤雨导致水位暴涨,芦苇荡随势延展,动态画面中蕴含"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静谧诗意,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落枝去浪水中央」 细节特写:被雨水冲落的树枝随波逐流,与水中生物形成微妙互动,暗合"落花人独立"的古典意象,赋予寻常景物以诗意美感。 「金甲小龟神情忙」 生物特写:雨中乌龟披甲疾行,拟人化的"神情忙"既写其求生本能,又为画面增添灵动生气,与静谧环境形成动静对比。 「田螺百恨不曾想」 转折笔法:以拟人化吐槽打破宁静——田螺未料到水位骤升遭白鹭捕食,暗含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呼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态智慧。 「首轮对峙白鹭尝」 瞬间定格:白鹭俯冲捕食田螺的动态画面,"首轮"二字暗示新一轮自然轮回的开始,展现食物链的精准协作。 「岸头街市旧模样」 空间转换:视线拉回人间烟火,雨帘中的街市依旧保持着熟悉的格局,延续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江南风貌。 「东魁杨梅熟客往」 收束升华:以特色农产品收尾,既点明时节(杨梅成熟期多在春末夏初),又通过"熟客往"暗含市井生活的恒常性与人情味,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呼应。 全诗通过雨景串联起水生生物、岸边植物、人类活动三个层次,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又暗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温情,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态美学与生活哲学。#原创 #创作者激励计划 #创作者扶持计划 #创作热词计划 #创作者学院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