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人性的枷锁是什么?社会学家费孝通一语道破:“少年困于欲;老者困于忆;强者困于傲;弱者困于惧; 智者困于思;愚者困于迷;富者困于守;贫者困于求; 农人困于土;商人困于利;文人困于名;匠人困于技; 官吏困于权;隐士困于孤;勇者困于莽;怯者困于缩。”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世间众人,多为外物所牵,为执念所缚,求而不得则苦,得而不舍则累。 人的局限性,在于为物所役,为念所囚,画地为牢,所谓的超然物外,无欲则刚,不过是境遇顺遂时的短暂解脱。 人性含两重困:一面是外求,一面是内执;外求追逐得失,内执固守对错。外求无度则疲,内执过甚则郁,若二者交织,便成桎梏。 人性无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解脱,皆为执念所困,凡事能放下则轻,凡事放不下则重,凡事执迷不悟则痛。 得时患失,失时追悔,人若不自制,心难安。人性最大的枷锁,就是看不见自身的执念,只盯着外界的诱惑,而忘了内心的尺度。 梭罗说:“我们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在执念者眼中,生活是无尽的追逐;在解脱者眼中,生活是当下的安宁。人若不反观内心的枷锁,难寻真正的自由。 佛家讲破执,道家讲无为,儒家讲中庸。所谓修行,就是在看清执念的虚妄后,学会取舍——不因外求而迷失,不因内执而困顿,在得失之间找到平衡。 因为,外求过甚易成欲望的奴隶,内执过深易成思想的囚徒;太在意他人评价易失自我,太固执己见易失变通;求全责备易生焦虑,毫无坚持易失本心。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高估外物的价值,你会沦为物质的奴隶;低估内心的力量,你会困于精神的贫瘠。 人性的缚,就是用单一的执念衡量生活,在得不到时生嗔恨,在已得到时生恐惧,求而不得则怨,得而怕失则忧。 同样是坚持,执迷叫钻牛角尖,适度叫有原则;同样是追求,无度叫贪婪,有节叫进取;同样是回忆,沉溺叫包袱,借鉴叫经验;同样是思考,过度叫内耗,适度叫通透。 命运从不对谁格外宽容,却会对觉悟者格外温柔。觉悟的人,懂得执念是自设的牢笼,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挣脱无谓的束缚,在有限中寻无限。 生命的意义是觉醒,是放下;人性所向往的,终究是心灵的自由。这份自由,无关外界的拥有,只在于与执念的和解——知道什么该追求,什么该舍弃,什么该放下。 破执才能解缚,觉醒才能自由,每个人所挣脱的,都是自己编织的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1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19: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