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91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你敢信吗?我花1小时穿越到了火星! 你小时候有没有梦想过飞上太空?🚀 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这个梦想成真了! 在航天科普中心5号馆的【火星幻想星际站】,从太空电梯直达火星乌托邦平原,在萤惑之城漫步,还惊险撤离了火星风暴!🌪️ 全程沉浸感拉满,真的太震撼了! 这里不仅有穿越火星的奇幻旅程,还有天宫、苍穹等超多展馆,带你从地月探索走到中国航天的辉煌征程。 📍导航定位:文昌航天科普中心 🅿️停车:停车场车位充足 🗺️门票98元/人,各展馆均配有专业讲解员。5号馆MR体验门票68元,非常值得打卡!!! 展馆信息: 1号馆(游客服务中心):接待、休憩、文创服务,配套打卡区等设施,这里有数字人“夏星河”可以对话了解航天知识!; 2号馆(苍穹馆):长征系列火箭模型、火箭残骸实物、钱学森手稿等,再现中国航天从"万户飞天"到"长征问天"的跨越; 3号馆(天宫馆):聚焦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展示空间站组合体模型、舱内外航天服、嫦娥工程成果等; 4号馆(银河馆):设有飞行影院、火箭发射模拟沙盘、研学课堂,可实时观看发射场动态;(暂未开放) 5号馆(九天馆):以沉浸式体验火星穿越场景为核心,实景体验从地球到火星的跃迁史。MR体验馆门票68元,半虚拟现实穿越体验,非常推荐哦; 6号馆(聚星馆):展示北斗导航、遥感卫星等航天技术民生应用,设有"声音上太空""卫星绘画"等科普互动。 #真实生活分享计划 #航天 #海南旅游#亲子游玩好去处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 @文昌发布 @文昌融媒 @海南旅文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官方号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8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太空农场:宇宙中的绿色奇迹 你知道吗?在水稻正经历着从地球到太空的跨越,这是人类在太空种植作物的又一突破。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见证生命在宇宙扎根的奇迹。 植物是最早踏入太空的生命形式之一。1971年,阿波罗14号携带的北美红杉种子返回地球,成为最早的太空树木。1982年,苏联宇航员在礼炮7号空间站成功培育出拟南芥,这是第一种在太空中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证明了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下繁殖的可行性。 进入21世纪,国际空间站自2002年起系统开展植物实验。2014年建立的蔬菜生产系统成功种植红色长叶莴苣。两年后,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品尝了自己种植的生菜,这标志着太空农业进入新阶段。 中国太空植物研究同样成果丰硕。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开展拟南芥和水稻的空间培养实验,实现中国首次植物全生命周期太空培养。2022年,问天实验舱投入使用,其生命生态实验柜可精确控制环境参数。 截至2022年,中国空间站已成功培育水稻、小麦、拟南芥等多种植物。其中,水稻完成120天全生命周期培养,太空稻种返回地球后成功繁育。2023年,国际空间站成功培育矮杆番茄,单株产量达150克。次年NASA宣布,太空生菜生长周期比普通品种短30%。 中国空间站还种植了薰衣草等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它们不仅能提供心理慰藉,其芳香物质还有助净化空气,共同构成微型生态系统,支撑长期太空驻留。 太空植物研究关乎深空探索未来。据估算,维持一名宇航员一年需1000千克食物,而植物可同时解决食物、氧气和水资源循环问题。研究表明,25平方米的小麦就能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的氧气需求。 中国计划在2028年前建立太空农场,包括粮食作物种植模块,为月球基地和火星探测积累经验。从几粒种子到郁郁葱葱的太空农场,从北美红杉到太空水稻,这些绿色先驱用顽强的生命力在星辰间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它们的每一片新叶都在诉说着生命在宇宙中扎根的希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太空农业 #中国空间站 #深空探索 #太空实验 #航天科技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