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夏夜清幽处 琴思故人情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清雅之作,全诗以夏夜纳凉为背景,以怀人思绪为情感脉络,在简淡的意象中构筑出深远意境。通过对诗歌文本的细读与创作背景的还原,我们得以深入理解孟浩然如何将日常生活的诗意感悟升华为永恒的艺术境界,在清景真情的交融中展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的独特诗风。 1.诗歌背景与内容概述 此诗约作于孟浩然在襄阳郊外岘山附近的涧南园隐居时期。题中“辛大”即其同乡友人辛谔(排行老大),二人常于夏日在此亭纳凉饮酒、琴诗相和。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等诗记载,南亭实为诗人与故友共度良宵的雅集之所。当辛大暂离或隐居西山时,孟浩然独处南亭,触景生情,遂有此作。 全诗结构明晰,前六句着力描绘夏夜水亭的清爽闲适,后四句自然过渡至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这种由景及情的层递,展现了孟浩然“遇景入咏”的典型创作方式——即从眼前景自然生发诗意,不刻意雕琢奇崛意象,却在清描淡写中引人渐入佳境。 2.夏夜闲适的感官书写 诗歌开篇即以时空流转的微妙感知奠定全诗意境:“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此联中“忽”与“渐”二字堪称诗眼,既精准捕捉了落日迅速隐没与明月缓升的不同节奏(物理时间),又透露出诗人的心理感受:对炎暑忽逝的欣然与对清月徐来的期待。一快一慢之间,昼夜交替的动态宛然眼前,而“池”字暗点亭台傍水的位置,为后文荷风露响埋下伏笔。 三、四句由景及人,展现诗人沐浴后散发卧窗的闲适之态:“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散发”不仅是乘凉所需,更象征隐士不拘礼法的自由心境;“卧闲敞”三字,令人联想到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悠然自得。此处身心合一的畅快,为后续怀人的怅惘提供了情感反衬。 五、六句转以嗅觉与听觉延续夏夜体验:“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被清代沈德潜叹为“一时清绝”的佳句,其妙处在于以感官细节构建超然意境: 荷香清淡,需借风传送方得察觉;竹露滴落池面,其声本微,但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竟成“清响”。 孟浩然在此有意回避视觉直写(如月色荷影),专从气息与声响切入,既符合夏夜朦胧的物理特性,又凸显了心境空明时感官的敏锐度。滴水可闻、细香可嗅的境界,正是诗人“身心两适”的物化体现。 #诗词 #国学文化 #诗词鉴赏 #夏天 #孟浩然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