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山东临沂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 1.刘疵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西汉早期金缕玉衣,全国唯一仅存头套、手套、脚套,无四肢和上身。由 1140 块新疆和田白玉片组成,金丝十字连缀,伴“刘疵”玛瑙印章。墓主身份成谜,是国家一级文物,多次海外展出,尽显汉代玉殓服独特与工艺高超。 2. 西晋青瓷胡人骑狮器:2003 年王羲之故居洗砚池晋墓出土。越窑青瓷典范,胡人端坐狮背,造型融合中西元素,狮身饰斑纹,通体施莹润青釉。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入选 2003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见证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3. 东汉水晶兽:1972 年吴白庄汉墓出土。高 2.3cm、长 4cm 的圆雕小兽,卧式神态闲适,刀法简洁,腰间穿孔可系绳。透明水晶材质,属汉代辟邪物,体现“汉八刀”技艺,是国家一级文物、汉代玉雕精品,寓意吉祥长寿。 4. 战国至西汉的齐国刀币:1989 年临沂大城后村窖藏出土。含多种字刀共 2000 余枚,保存完好无锈蚀。六字刀“齐建邦长法化”是田齐开国纪念币,为中国最早开国纪念币,设计符合几何美学。数量大品类全全国罕见,反映齐国经济与铸币技术。 5. 龙山文化蛋壳陶镂空高柄杯:约 4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遗物。薄如纸、黑如漆、声如磬,55 件藏品中 12 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采用轮制成型,表面磨光,镂空纹饰精美,代表龙山文化制陶工艺巅峰,是史前文明瑰宝,体现东夷族高超手工业水平。 6. 东汉吴白庄汉画像石: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汉代画像石墓。出土 44 块画像石、59 幅画面,内容丰富,雕刻技法融合多种且具西方艺术特征。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汉代文化与西方交流见证,被誉为“汉代画像石翘楚”。 7. 西晋神雀负雏衔鱼熏炉:青铜香薰炉,造型为凤鸟衔鱼、背雏鸟,寓意子孙繁荣。将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完美结合,是西晋时期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典型器物,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花叶2月前
解锁山东大葱的多样吃法,从家常到特色样样香 提到山东大葱,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它“比人高”的壮观外形和辛辣鲜香的独特风味。作为山东饮食文化里的标志性食材,它可不止“卷煎饼”这一种打开方式,无论是当作主菜、配菜,还是融入特色小吃,都能凭借自身风味为餐桌添彩。 首先是最经典的家常吃法——大葱蘸酱。这是山东人刻在骨子里的“灵魂搭配”,选一根新鲜脆嫩的山东大葱,去掉外层老皮,切成手指长的段,直接蘸取黄豆酱或甜面酱。入口先是大葱的微辣与清甜,接着是酱料的咸香,口感脆爽,解腻又开胃,配着白粥或馒头,简单却满是烟火气。 其次是作为配菜提升菜品风味,葱爆肉丝就是典型代表。将山东大葱斜切成宽厚的葱段,猪肉切成细丝用料酒、生抽腌制片刻。热油下锅,先炒香肉丝至变色盛出,再用底油爆香葱段,待葱段边缘微微焦黄、香味四溢时,倒回肉丝快速翻炒,加少许盐和生抽调味即可。这道菜里,大葱吸收了肉丝的油脂,变得软嫩香甜,肉丝则带着葱香,一口下去咸香下饭。 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煎饼卷大葱。刚烙好的煎饼带着麦香,柔软又有韧性,抹上一层豆瓣酱,放上几根洗净切段的山东大葱,再搭配上油条、馓子或酱肉,卷起来咬一口,煎饼的软糯、大葱的辛辣、酱料的咸香融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既是街头常见的小吃,也是很多山东人难忘的家乡味道。 此外,山东大葱还能用来制作馅料,比如大葱猪肉馅饺子。把大葱切碎,与剁好的猪肉末混合,加入姜末、料酒、生抽、香油等调料拌匀,用这样的馅料包出来的饺子,葱香能很好地中和猪肉的油腻,咬开饺子皮,汤汁鲜香,馅料饱满,是家庭聚餐时常见的美味。#山东大葱#纯天然绿色蔬菜 #就是这个味儿#大葱 #抖音助农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