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徐伟忠1周前
胞饮吸收:作物风味创新的新密码 作物“大口吃饭”的秘密:胞饮吸收开启风味新可能 你听说过作物也能像人一样“主动进食”吗?胞饮吸收这一作物营养吸收的新通道,正悄悄改写我们对植物生长的认知。它并非作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却能作为重要补充,帮作物捕捉小分子难以触及的大分子有机物,进而获取次生代谢物、生理活性物质等“营养精华”,为提升作物品质添砖加瓦。 胞饮吸收的过程十分有趣:植物细胞会先向内凹陷形成小“坑”,当大分子有机物恰好落入这个“陷阱”,细胞会迅速围合凹陷处,待局部细胞壁溶解后,就将营养物质转运到细胞液泡或细胞质中,完成吸收——这就像作物在“张口吃东西”,只不过“胃口”有限。 为了让这种吸收更高效,气雾栽培技术派上了用场。通过精准供肥,作物根系能以更大表面积接触大分子有机物,大大提升胞饮吸收的效率。这一技术不仅能让青菜带上柑橘、薄荷、桂花的独特香气,还能让香菜、芹菜等蔬菜拥有个性化风味,甚至有望培育出更多风味新奇的功能型蔬果。 其实,胞饮吸收在自然界早已存在:松树林中的杨梅会带有松香味,正是吸收了周围环境中的大分子物质;日本知名的“蜜柑鱼”,也是利用动物的胞饮吸收原理,在饲料中添加柑橘橘皮成分,让鱼肉自带蜜柑清香,成为畅销品牌。 如今,植物工厂里的试验已成功培育出薄荷味、橘子味等特色青菜,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虽然胞饮吸收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它已为未来蔬果产业点亮了新方向——风味丰富化、产品个性化、功能多元化的蔬果时代,或许很快就会到来。#徐伟忠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徐伟忠7月前
气雾栽培直播讲座(041)叶片吸收 植物营养吸收与栽培技术要点直播分享 各位早上好!欢迎来到直播间。昨天我们探讨了植物根系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分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主动吸收需要消耗能量,也叫代谢吸收;被动吸收则是通过在自由空间内的扩散,或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离子交换来实现 。 除了根系,植物的其他部位也具备吸收功能,但根系在整个吸收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了约百分之九十几的吸收量。植株和叶片也能吸收一些微量元素,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山上的植物可以通过表面吸收空气中的粉尘等微粒物质。这也使得沙漠农业中,植物通过其他部位吸收微量元素的量相对较多。 叶片主要通过角质层和气孔,让物质进入植物体内并最终穿过质膜进入细胞。叶片角质层的厚薄和气孔数量会影响吸收效率。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叶片气孔较多、角质层较薄,单子叶植物(如水稻、小麦)则相反,因此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吸收效率更高。 叶片吸收具有速度快、运转迅速的特点。根系吸收的物质需要通过根到疏导组织,再输送到地上部分;而叶面喷施肥料可直接作用于地上叶片。一些元素通过叶片吸收,几分钟内就能输送到各个器官;相比之下,气雾栽培中根系吸收的效果至少要两三天才能显现,土壤栽培下施肥见效则更慢,可能需要一到两周。正因如此,叶面肥常用于快速纠正植物缺素症状。 叶片吸收的养分能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酶的活性,还能增强根系功能——改善地上部分光合效率后,回流到根系的营养也会增多。在使用叶面肥时,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叶绿素形成;中后期为促进开花结果、种子发育和果实成熟,主要施用磷钾肥;花期则侧重补充硼肥 。 不同肥料的吸收速度存在差异,例如钾肥叶面肥中,氯化钾吸收最快,其次是硝酸钾,然后是磷酸二氢钾;氮肥叶面肥中,尿素吸收速度最快,接着是硝酸盐类(如硝酸钾、硝酸钙),氨氮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实际生产中,叶面肥常加入微量元素,且多与尿素组合,以提高叶片吸收效率。 叶片吸收与根系吸收的路径和浓度要求不同。在不伤害叶片的前提下,叶面肥溶液浓度越高,吸收量和速率越大。同时,溶液酸碱性也会影响吸收:补充阴离子时,溶液可适当调为酸性;补充阳离子时,调为微碱性更利于吸收 。 叶面肥的喷施时间也很关键,一般选择上午8 - 10点或下午4点之后,确保溶液在叶片上保持30分钟到1小时的湿润状态,以提高吸收效率。必要时可添加湿润剂,如洗衣粉。#徐伟忠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8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23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5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