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1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13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25
最早的手机是什么样子的?移动蜂窝电话历史画面科普知识长见识了 #手机 #商业故事 #科普知识 #大哥大 #涨知识了 1984年,是蜂窝电话(即早期手机)正式进入民用市场的元年。这一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业化移动电话——DynaTAC 8000X,标志着人类通讯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虽然今天的智能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但在1984年,拥有一部手机是一种极其奢侈、甚至带有身份象征的事情。 8000X的研发历时十年,投入超过一亿美元。它重达近一公斤(约790克),高达25厘米,不含天线时也比一块砖大,因而当时人们常称它为“砖头手机”。它的机身采用白色与灰色塑料外壳,顶部装有可伸缩天线,下方是按键和小型红色LED显示屏,只能显示有限的数字信息。整部手机只能储存30个电话号码,待机时间仅约8小时,通话时间大约30分钟。充电设备庞大,充满一次电需要约10小时。 价格方面,DynaTAC 8000X在美国上市售价为3995美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半年以上的工资。因此,它最初的用户主要是企业高管、富商、政界人士以及好莱坞明星。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蜂窝电话仍是一种新奇且遥不可及的科技产品。那时的广告多强调它的“随时随地通话”特性,显示出自由与成功的形象。使用者往往被媒体塑造成精英或冒险家的代表。 1984年的蜂窝电话网络仍处于初期阶段。美国使用的是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高级移动电话系统),这是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络。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仅在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能使用。信号容易受地形、建筑物等影响,掉线现象频繁。蜂窝系统的概念是把一个大区域划分为许多小区(Cell),每个小区配备基站,通过频率复用提高通话容量。尽管在今天看来这是基础设施的起点,但在当时,它是革命性的创新,解决了传统无线电话用户数量受限的问题。 使用蜂窝电话的体验在当时颇为复杂。除了高昂费用与不稳定信号外,用户还需面对通话资费的惊人昂贵——在美国,每分钟通话费用可能高达0.5至1美元不等。由于设备稀少且笨重,许多早期用户并非真正“移动”使用,而是将其安装在汽车中,因此“车载电话”成为蜂窝电话的主要形态。司机往往需要一整套供电系统和外接天线,以确保信号质量。 在1984年的公众眼中,蜂窝电话仍是科技的象征。一些报刊报道形容它“像科幻电影中的装置”,人们在街头看到有人拿着“大块头电话”通话时,常会驻足观看甚至议论。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