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协议的报文结构-网络工程师工具图 IPv4数据包结构 IPv4数据包由首部(Header)和载荷(Payload)组成,首部固定20字节(可选字段最多扩展至60字节),具体结构如下: 关键字段解析 1.版本(Version, 4位) 固定为4,表示IPv4协议。 2.首部长度(IHL, 4位) 以4字节为单位表示首部长度(最小值为5,即20字节)。 3.服务类型(ToS, 8位) 定义数据包优先级和服务类型(如延迟、吞吐量、可靠性要求),现多用于DiffServ或ECN(显式拥塞通知)。 4.总长度(Total Length, 16位) 数据包总长度(首部+载荷),最大65535字节。 5.标识(Identification, 16位) 唯一标识数据包,用于分片重组(同一数据包的分片共享相同ID)。 6.标志(Flags, 3位) 保留位:未使用。 DF(Don't Fragment):禁止分片(如ICMP请求)。 MF(More Fragments):表示后续还有分片。 7.片偏移(Fragment Offset, 13位) 以8字节为单位表示分片在原数据包中的位置(用于重组)。 8.生存时间(TTL, 8位) 数据包最大跳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减1,为0时丢弃(防止无限循环)。 9.协议(Protocol, 8位) 标识载荷的协议类型(如6=TCP,17=UDP)。 10.首部校验和(Checksum, 16位) 仅校验首部完整性(载荷由上层协议校验)。 11.源/目标IP地址(各32位)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v4地址。 12.可选字段(Options) 扩展功能(如记录路由、时间戳),实际较少使用 #网络工程师 #网工 #ip #技术分享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3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