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银杏树与郭沫若的故事,是一段植物与人文交织的温情传奇。这棵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树种,因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和他亲手栽种的"妈妈树",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 郭沫若与银杏树的不解之缘 1942年,郭沫若在重庆写下散文《银杏》,将其誉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他在文中盛赞银杏的坚韧与庄重:"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这篇散文首次公开倡议将银杏定为国树,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植物奇珍",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品格。 充满亲情的"妈妈树" 1954年春天,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因重病赴南方治疗,留下六个年幼的孩子。郭老带着孩子们从西山古刹大觉寺移来一株银杏树苗,种在西四大院胡同的住所。他希望夫人能像银杏一样坚强康复,特意为树苗取名"妈妈树"。1963年,郭沫若迁居前海西街18号时,这棵树也随家搬迁。此后二十余年,它见证了郭老在树下读书、孩子们在树下游玩的温馨时光。 树的灵性与生命的回响 1978年郭沫若逝世,次年夫人于立群也病故。不久,"妈妈树"竟大病一场,树皮大片开裂脱落,树枝近乎枯槁,仿佛为失去主人而哀伤。令人惊叹的是,这棵树在沉寂数年后奇迹般恢复生机,新树皮逐渐覆盖伤痕。1989年,一场暴风雨刮断了它的主枝,但根系依然顽强,继续抽枝发芽。这棵树用生命力诠释了郭沫若笔下"万劫不泯"的民族精神。 银杏树的文化象征 在郭沫若眼中,银杏不仅是植物,更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他在《银杏》中写道:"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这种"不避寒风霜雪""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正是他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寄托。如今,郭沫若故居的"妈妈树"已成为游客必访的人文景观,而重庆西永的320年古银杏则被挂牌保护,继续讲述着这位文化巨匠与银杏树的不解之缘。 银杏树因郭沫若而获得精神生命,郭沫若也借银杏表达了对民族品格的深刻期许。这棵跨越千年的古树,最终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永恒纽带。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5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