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做大事的人,都是能沉得住气的人,虽然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科学在发展、生活在改善,但人类的痛苦也跟着花样在翻新,人们不管穿什么、吃什么、住什么,幸福和快乐好像还是很难获得。 圣人们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若想悟道,就要进入“虚极静笃”的状态,通俗来说就是内心要清净而无一丝杂念,只有做到了心灵的寂静,我们才能够洞察到万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天地万物纷芸,但它们各自都有其运动的轨道,最后皆要返回自己的本根,它们的“本根”就是清静,只有我们认识到了这个恒常的规律,才可以称作“真聪明”,如若固执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去行事、轻举妄动,就很容易惹出乱子和灾祸。 老子在本章将他的思想分成了五段来进行讲解: 一、首先提出“虚极静笃”的概念; 二、只要大脑主观不随意捣乱,我们就可以让天地万物的自然生态及其变化规律呈现在眼前,这样才能够见到真相; 三、世间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由静到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的太极模式,这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四、人如果不明此“恒常之道”,一意孤行用自己的主观思考和行动,就会不断给自己制造麻烦和招惹祸端; 五、人一旦觉醒有了道心,一切才会圆满无灾祸。 既然现在的社会“精神与物质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先静心。 遇事先把自己的主观念头放一放,别太着急下结论,静能生慧! 当一个人处于癫狂、跋扈的状态时,这时候他的智力基本为零,正所谓“每遇大事有静气”,这才是智慧的状态。 二、要心观。 “用眼叫看,用心叫观”,看的是外部,观的是自心:唯有“观”自在,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够度一切苦厄。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和思想去掌控世界,可最终人的大脑管不了这个世界,反而限制了自己。 三、息(止)主观。 我们平时生气、恼怒、指责别人,都是在用自己的主观衡量客观,可当客观与主观(我认为、我以为)出现矛盾时,自己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真正的理解,是去懂得自己不懂的人和事的一种智慧,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的时候,矛盾也就消失了,自己的胸怀自然也就变大了。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幅“太极图”,只有我们顺应变化,悦纳生命与生活的新形态,放下自己原本固守的认识和利益,才能够真正的走出小我、发展大我、实现无我。 #上热门 #传统文化 #觉醒开悟 #道德经
00:00 / 0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