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3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这里是神宫桥单孔木板桥旧址,现在叫振兴桥。江南垟的古代桥梁多为石桥,唯独神宫桥村前岸和后岸之间曾有两座东西走向的单孔木板桥,每座桥均长约3米多,宽约1米,厚0.1米。木板桥由村里建造,用厚厚的柳杉木板在两头各加上一根木头横杠,用大铁钉连接制成,两面刨光,均不上油漆,架在两岸丁字型突出于河岸的石墩上,可承重数千斤,但仅容一人通过。每当有船只经过,不管是本地船只还是外地船只,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会自觉地义务抬起木板桥供船只通过,几百年来一成不变。空船通过时,只需一头抬起;若是船只满载,则需两头抬起,划船者只需道谢一声即可。苍南地处东南沿海,经常刮台风。早年江南垟一带山区还未建水库,一旦遇有台风,山上洪水倾泄而下,滚滚洪流沿着宽阔的江南运河奔向东海。因为木板桥从未用铁链或者绳索固定,有时深夜无人时,木板桥会随水流向东南方向漂走,于是村民们便会自发外出找回。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打造这种木板桥的柳杉木也是要一些钱的。这种柳杉木制造的木板桥仅重百余斤,其实夜深人静时很容易偷盗,船只通过时便可顺手牵羊,并不需费太大的力气,但村内外从来没有人会去干这种不义的事。神宫桥村历史上曾是一个亦农亦商亦渔的村庄,历史上一直较为富裕。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全村有2000多人口,拥有150多艘载重量在十几吨的四仓木船,在全县各地做贩卖薪柴等生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建设2座长仅3米左右的小石桥。为何在这么窄的河流上,不建江南垟十分普遍、且使用维护更加方便的简支梁石板桥。这2座木板桥历史以来一直没有桥名。但只要一提板桥头,神宫桥和周边村民无人不知,因为木板桥在整个江南垟是独一无二的,板桥头也成为一个小地名。以往,邮差送信和报刊一般也只送到板桥头的小商店里,再由到此购物者转交到收件者手里。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液化石油气在农村的逐渐普及,江南垟对薪柴的需求大量减少,从事这行生意的神宫桥村木船也大量减少,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大量出现。为了方便村民出行,神宫桥村首先于1997年拆除了杨氏宗祠前面的那座木板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并命名为圣河桥。而板桥头那座木板桥,先是改建为更结实的铁板桥。1996年底,铁板桥以南几十米外又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但铁板桥依然保留着。20世纪后,这座板桥终于被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被命名为振兴桥,希望神宫桥的经济社会能够振兴起来。🌹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5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66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