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中国皇帝传,北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年-409年),鲜卑族,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386年-409年在位)。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成功统一了鲜卑各部,并奠定了北魏北方霸业的基础,为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北朝)和孝文帝改革埋下了伏笔。 一、 早年经历与复国之路(坎坷的童年与部落复兴) 1. 部落背景: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在西晋末年逐渐强大,曾建立代国,但于公元376年被前秦苻坚所灭。 2. 国破家亡:代国灭亡时,拓跋珪年仅六岁,跟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寄居在贺兰部。这种幼年经历磨练了他坚韧、果敢甚至多疑的性格。 3. 趁乱复国: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公元386年,16岁的拓跋珪抓住时机,在牛川(今内蒙古境内)大会诸部,即代王位,不久后改称魏王,北魏正式建国。 二、 主要功业与军事征服(奠定北魏版图) 拓跋珪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胜利,迅速扩张了北魏的势力。 1. 灭亡后燕:这是其最关键的胜利。 · 参合陂之战(395年):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十万大军进攻北魏。拓跋珪采取诱敌深入、疲敌之策,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发动奇袭,几乎全歼后燕主力。此战是南北朝时期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彻底改变了北魏和后燕的力量对比。 · 攻占中山(397年):乘胜追击,最终攻破后燕国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燕灭亡。北魏由此占据了富庶的河北地区,从草原王国转变为中原王朝。 2. 扫平群雄: · 击败北方的柔然和高车,稳定了北方边境。 · 消灭山西的独孤部和贺兰部等内部对手,巩固了权力。 · 击败刘卫辰部,获得了其庞大的牲畜资源,增强了国力。 3. 称帝与迁都: · 公元398年,拓跋珪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即皇帝位,是为魏道武帝。 · 他定都平城,并大规模营建宫殿、宗庙,制定典章制度,使北魏从一个部落联盟式的政权,开始向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转变。 三、 治国方略与制度构建(从部落到帝国的转型) 拓跋珪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积极推动北魏的汉化与封建化进程。 1. 离散诸部,分土定居:强制解散了鲜卑原有的部落组织,将部民变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让他们分土定居,从事农耕或畜牧。这一政策极大地削弱了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3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