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小米“挖孔机盖”案再开庭!4.2万选装件成争议焦点,法务三大辩解遭车主硬刚🚗 新能源汽车行业首例“高价选装件虚假宣传”诉讼再掀波澜!11月20日,小米SU7 Ultra“挖孔机盖”案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质证,这场围绕4.2万元碳纤维选装件的纠纷,从线上舆论博弈走向法庭正面交锋,小米法务团队抛出“雷军不建议购买”“删文及时更正”等核心辩解,而维权车主则拿出实测反差证据强势反驳,案件争议焦点直指宣传真实性、购车决策影响及责任主体认定三大核心问题。 事件缘起今年5月的宣传争议。小米SU7 Ultra上市时,碳纤维挖孔机盖以“复刻赛道原型车”“双风道导向轮毂散热”为核心卖点造势,雷军更在微博明确发文“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这一表述成为不少消费者下单的关键动因。但车主提车后发现,所谓“散热风道”实际效果存疑,更有车主实测发现气流无法有效导流,而雷军的争议微博在发布8小时后便悄然删除“散热”相关表述,未对已看到宣传的消费者进行专门告知,由此引发“虚假宣传”质疑并触发诉讼。 庭审现场,小米法务团队提出三重核心辩解:其一,雷军在发布会和直播中多次提示“不建议购买”该高价选装件,且在技术团队指正后立即删改微博,不存在虚假宣传的主观故意;其二,量产车保险杠两侧本身设有轮毂散热风道,“内部结构已改”的描述符合事实,删改行为属于“及时更正”,不构成误导;其三,宣传内容未写入购车合同,4.2万元选装费在超50万元车价中占比不高,并非购车决定性因素。 但这一辩解遭到车主方的逐条反驳。多名维权车主表示,正是冲着“挖孔机盖”的性能宣传才选择SU7 Ultra,该配置是其购车的核心决策依据,雷军“不建议购买”的模糊表述,根本无法抵消此前明确的功能承诺带来的误导;对于风洞试验报告显示的“降低前后轴升力系数各0.002、增大风阻系数0.001”,车主质疑这样的数值变化远未达到“双风道散热”的宣传效果,更谈不上空气动力学优化;此外,车主还指出小米在首次开庭时突然提交84页、14组新证据,其中5月便已获取的风洞报告此前从未公开,涉嫌拖延诉讼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责任主体认定争议。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3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72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