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鹿人6天前
纪念我的军人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亲历抗日与解放战争的老战士。1944年,山河破碎、烽烟四起,正值青春的他毅然放下牵挂,扛起钢枪奔赴抗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抗击敌寇,用热血守护脚下的土地与同胞。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先后投身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的洪流之中:淮海战场上,他与战友们顶着严寒饥饿,冲破重重封锁,用顽强意志鏖战疆场(正如那张老照片里,他与战友身着军装并肩而立,身后的草木间藏着战争年代的坚毅);渡江战役里,他乘着木船横渡长江,迎着炮火奋勇向前,用无畏勇气撕开敌人防线。战场的硝烟在他身上留下印记,却从未磨灭他心中的赤诚与担当。 和平年代里,父亲换上55式军装(帽徽上的五角星熠熠生辉,肩章衬出军人的挺拔),褪去战场的硝烟,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严谨与温情。他极少提及过往的功绩,只用朴素的言行教会我们正直、勇敢与善良,用无声的陪伴撑起家庭的一片天,他的沉稳与温柔,正是他卸下戎装后最温暖的模样。 那些关于抗日战场的零星回忆、淮海战役的生死与共、渡江战役的惊涛骇浪,连同老照片里的军装与笑容,都已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如今父亲已远行,但他1944年参军时的坚定、两场战役中的坚毅,如同照片里他挺拔的身影,成为不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守护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便是对他一生奉献的最好告慰。我们会永远铭记他的功绩,传承他的品格,带着他的期盼好好生活,不负他的付出与深爱。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7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2
记我39军老兵父亲曹志田的岁月征程在泛黄的老照片里 #父亲 #曾经 #中国军人#铭记历史 #一代人的回忆 在泛黄的老照片里,父亲曹志田身着朴素衣服,眼神却依旧如战场之上那般坚毅明亮。这组老照片都是父亲拍摄于转业后70年代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影像,已定格在一位老兵卸下戎装后的赤诚坚守,也串联起他从烽火岁月到建设年代的传奇人生。 我的父亲曹志田是39军的一名老战士,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的足迹遍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疆场。那是一段九死一生的征程,枪林弹雨中,他先后七次负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见证着他为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浴血奋战的忠诚。从抗击日寇的殊死搏斗,到解放全国的南征北战,再到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他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军人的使命,在硝烟弥漫中杀出一条生路,只为守护身后山河无恙、百姓安宁。 1958年,父亲曹志田转业离开军营,却从未卸下“战士”的责任。镜头下的他,褪去了军装的威严,换上朴素的衣服,转身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曾经握枪的手,如今拿起了工具;曾经瞄准敌人的目光,此刻聚焦在建设工地、生产车间。他把战场上学到的坚韧与担当,化作建设家园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不平凡的篇章。无论是参与工厂建设,还是投身农田生产,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每一张老照片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场景,却藏着最动人的初心。照片里的父亲或许已添了些许白发,眼角有了岁月的痕迹,但那份历经战火淬炼的坚定从未改变。他用一生的坚守证明,真正的英雄从不是只活在战场的荣光里,更活在对国家和人民永恒的责任中。从扛枪卫国到挥汗建家,他的人生轨迹,正是无数老兵的缩影——他在烽火中铸就忠魂,在和平年代守护初心,用一辈子的奉献,为“英雄”二字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如今,照片已然泛黄,但父亲曹志田的故事从未褪色。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战火中的牺牲,更离不开建设中的坚守。父亲这位老兵用九死一生的付出、七次负伤的坚毅、转业后的赤诚,为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铭记这张老照片背后的岁月沧桑,传承那份跨越时空的初心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篇章。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6
姜文:电影界的狂想家 1963年1月,河北唐山的寒风里,一个军人家庭迎来了新生儿姜文。父亲姜洪齐是沉默的抗美援朝老兵,母亲高阳是开朗的音乐教师。3岁的姜文被送回唐山姥姥家,在北方小镇的烟火气里,他记住了青石板路上的吆喝声和邻里间的热络劲,这些记忆后来都成了他电影里最鲜活的底色。 1973年,10岁的姜文跟着父母搬到北京。在72中校园里,他遇见了改变命运的挚友英达。两人常蹲在操场边聊电影、聊人生。1980年高考落榜后,正是英达一句“你该去中戏”,让姜文转身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从此推开演艺世界的大门。 1985年,刚从中戏毕业的姜文接到《末代皇后》邀约,要演溥仪。他拎着水果敲开溥仪弟弟溥杰的家门,翻遍故宫档案馆的史料,连溥仪走路时小拇指的弯曲角度都抠得精准,最终把末代皇帝的倨傲与落寞演得入木三分。 1987年,谢晋导演的《芙蓉镇》片场,姜文和刘晓庆在雨里拍了整夜的扫街戏。他演的秦书田被批斗时,把“活下去”三个字嚼碎了咽进肚子里,这份隐忍让观众跟着揪心。第二年,他凭这个角色捧回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杯。 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姜文演的余占鳌扛着轿子在黄土高坡上狂奔,他扯着嗓子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粗犷的嗓音震得银幕都在颤。这部拿下柏林金熊奖的电影,让姜文的名字刻进了中国电影史。 1993年,姜文第一次当导演,拍《阳光灿烂的日子》。他把王朔小说里的北京胡同搬进胶片,让夏雨演的马小军在屋顶上疯跑,用暖黄色的滤镜裹住文革时期的青春。这部电影不仅拿下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还被《时代周刊》评为“94年度全球最佳电影”榜首。 2000年戛纳电影节,姜文的《鬼子来了》拿了评审团大奖,却因为过审参赛被罚5年不能导戏。他没辩解,转身扎进《太阳照常升起》的环形叙事里,四个故事像拼图般咬合。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上,他带着这部“看不懂”的电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导演的野心。 2010年,《让子弹飞》的票房数字像火箭般窜上6.59亿。姜文把民国传奇拍成西部片,让葛优、周润发和他自己飙戏,那些“站着把钱挣了”的台词成了影迷们反复咀嚼的经典。 从唐山胡同到国际…… #姜文 #电影#导演 #让子弹飞 #戛纳电影节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