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是最高级的自律 📍 教育误区: 孩子一犯错,我们就认为是“态度问题”,然后通过吼骂、惩罚来逼他“重视”。家卫老师指出,这是一个流毒甚广的“逻辑bug”,它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问题。 💡 家卫老师的洞察: 1. “恐吓式教育”的危害:这种方式会塑造一种“威胁驱动型”人格。孩子会把“恐惧/焦虑”和“把事做对”绑定,长大后就变成一个不焦虑就不会行动、活得极度紧绷和疲惫的成年人。 2. 改变归因:孩子犯错,根源往往不是“态度”,而是“习惯”和“方法”出了问题。将关注点从虚无缥缈的“心态”转移到具体可操作的“流程”上。 3. 终极目标:自动化卓越: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正确的行为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孩子即便在放松、分心的状态下,也能凭借深入骨髓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对。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 行动指南: • 停止归因于态度,开始分析流程:下次孩子犯错,问问自己:“是哪一步的习惯没养成?” • 用“重复训练”代替“情绪惩罚”:设计清晰的步骤,陪他练习,直到内化于心。 • 拥抱“松弛感”**: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从容不迫不是罪过,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真正的高手,从不依靠紧绷的神经,而是依靠千锤百炼的习惯。 #家卫老师 #教育 #思维模式 #习惯的力量 #育儿智慧
00:00 / 09: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8
中小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五大误区、危害及对策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爱之深、责之切,或受到自身成长经历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很容易陷入以下五个误区。 一、 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 误区表现: “唯分数论”,将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过度安排课外辅导班,挤占孩子的休息、娱乐和社交时间。 孩子成绩好就“一好百好”,成绩不好就全盘否定。 潜在危害: 扼杀学习兴趣。 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能力发展不均衡。 建议: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重视“软实力”。 留白时间。 二、 控制欲过强,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误区表现: 包办代替。 “为你好”式专制。 侵犯隐私。 潜在危害: 阻碍自主性发展。 引发亲子冲突。 缺乏责任感。 建议: 逐步放权。 学会倾听。 尊重边界。 三、 滥用奖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误区表现: 物质奖励驱动。 语言或身体暴力。 情感勒索。 潜在危害: 扭曲价值观。 破坏亲子关系。 打击自信心。 建议: 多用精神鼓励。 对事不对人。 温和而坚定。 四、 忽视情感沟通,只说教不倾听 误区表现: 孩子遇到挫折或倾诉烦恼时,立刻开启“说教模式”,讲大道理。 轻视孩子的情绪,认为“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 夫妻间或与长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在孩子面前争吵。 潜在危害: 亲子关系疏远。 情绪问题积压。 孩子无所适从。 建议: 先共情,再教育 做“脚手架”式家长。 建立统一阵线。 五、 自身榜样缺失,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 误区表现: 要求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却机不离手。 要求孩子爱看书,自己回家却从不读书。 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却对家人大吼大叫。 潜在危害: 教育失去威信。 孩子模仿不良行为。 建议: 以身作则。 和孩子共同成长。 总结 教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是家长自我修行和成长的过程。走出误区的核心在于: 1. 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正在成长的“人”来尊重。 2. 用无条件的爱作为基石,而不是将爱作为控制和交换的筹码。 3. 保持学习和反思,与时俱进地调整教育方法。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父母。意识到这些误区的存在,已经是迈出了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步。#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教育 #误区 #武穴市 #同城教育
00:00 / 0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