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诡小颜真卿的糖,甜了千年也痛了千年 #唐诡3 苏无名给樱桃买糖人时,遇见小#颜真卿 ,当他自报姓名,少年励志,是不是让你瞬间破防?当他脆生生说出“先生过誉了,我家门第不高,不求做人间龙凤,但求为苍生社稷用命。”时,没人能想到这句童言,竟成了颜真卿用77年血泪践行的誓言。 这个在剧里连权贵身影都要仰望的孩子,后来用一生站成了大唐最硬的脊梁——而藏着他人生最痛底色的#祭侄文稿 ,从来不是#天下第二行书 的冰冷标签,是一位叔父对着侄子头颅写下的血泪绝唱。你在剧中看到的那枚甜糯糖人,是编剧留给乱世的温柔伏笔;但历史里的颜真卿,终要亲手撕碎这份甜。安史之乱的铁蹄踏碎长安时,他的堂兄颜杲卿守常山城战死,19岁的侄子颜季明护民突围,头颅被悬城门示众。颜家三十余口殉国,常山“尸骸相藉,井水皆赤”,大哥颜泉明在乱葬岗凭左耳黑痣认出季明头颅,裹着麻布乞讨千里才送到他面前。 于是有了那卷“不完美”的文稿:墨痕涂改交错,泪渍血渍晕透纸背,“百身何赎”四字改了又改,握笔的手颤抖到几乎失控。唐诡里立志的少年,此刻已是抱着木匣三日不食的叔父,他写下的不是书法,是“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家仇,是“贼臣不救”的国恨,是颜氏一族用生命刻下的“忠义”二字。 别只当《祭侄文稿》是书法课本上的范本,也别只记得唐诡里的少年剪影。点开这段口播,听颜真卿如何在贬谪中暗筑城防,如何在叛军阵前死战不退,如何在76岁高龄明知是死路仍慨然赴命;看那卷“乱书”里,藏着怎样从糖人甜到血泪苦的人生,藏着怎样“宁为正义死,不为富贵折”的中华风骨。 当唐诡的温情落幕,来读这篇浸血的祭文——你会懂,为何千年后我们仍会被这个名字打动:他的字里有筋骨,他的生命里有山河。#抖音合集升级计划
00:00 / 1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