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4
懷樸廬3周前
从伏羲到伏生:伏姓源流与华夏文明传承 秦汉之际的著名经学家济南伏生,因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壁藏《尚书》,并于汉初传授今文《尚书》而名垂青史。这位经学大师的家世渊源极为深远,其血脉可上溯至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据文献记载,伏生乃孔子弟子虙子贱的后裔,而虙子贱又被认为是“虙羲之后”。 关于虙子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司马贞《索隐》注曰:“宓,音伏。《家语》云:‘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孔子大之。”虙子贱即宓不齐,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以其“鸣琴而治”的政绩和孔子“君子哉若人”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孔门中在德行与政事方面均有卓越建树的顶尖弟子。 关于虙子贱与伏生的血缘关系,北齐学者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篇》中提供了关键证据:“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这段记载不仅证实了伏生为虙子贱后裔,还追溯其始祖至虙羲,并揭示了“虙”“伏”“宓”三字的演变脉络:“虙”是本字,“伏”是通用的假借字,“宓”则是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俗字。这种文字流变也解释了为何伏羲在古籍中又作虙羲、宓羲,而虙子贱在《史记》等文献中多被记作宓子贱。(《说文解字》:“虙,虎貌,从虍必声。”伏羲氏之号或与古代氏族图腾有关。) 伏生之后,其家族作为经学世家绵延不绝。据《后汉书》记载,伏生后裔伏孺在汉武帝时讲学于东武,迁居于此,开枝散叶。至西汉末年,伏生玄孙伏理以《诗经》授汉成帝,成为帝师。东汉建立后,伏理之子伏湛官至大司徒,封阳都侯,为开国功臣;其弟伏隆亦以忠烈闻名。伏湛一族累世显宦,其玄孙伏无忌官至侍中、屯骑校尉,曾奉诏与黄景一同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典籍,并撰集《汉纪》。伏无忌之子伏完尚汉桓帝女阳安公主,其女伏寿为汉献帝皇后。然而,建安十九年(214年)的“伏皇后事件”使这个显赫数百年的家族遭受重创,伏氏宗族百余人被诛,政治地位自此一落千丈,隐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追溯更古老的起源,《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伏羲氏之母为风姓华胥氏,于雷泽感应神灵而生伏羲。伏羲继承风姓,并建都于陈地(鲁豫交界一带)。#虙子贱 #伏生 #伏羲 #伏姓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4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2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1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