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不赴,法自东来——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 潮音洞畔,紫竹林中,一座青瓦素壁的唐风小院静立海边,这便是普陀山第一禅刹——不肯去观音院。 五代后梁时,日僧慧锷法师请观音宝像东渡,舟至莲花洋,连遭风浪所阻。夜梦胡僧曰:“但留佛缘,自在普陀。”遂悟菩萨不愿东去,乃舍舟登岸,建院奉像。一段“佛选名山”的因缘,由此开启普陀千年观音道场。 院不甚广,仅得数楹。石阶苔痕斑驳,木门古拙质朴。入门见“不肯去观音殿”匾额高悬,殿内供奉唐代观音宝像,庄严中自带慈悲。香炉青烟袅袅,与海上薄雾交融,恍若仙境。 院前石坊临海而立,上书“回头是岸”。凭栏远眺,碧波万顷,潮声如梵呗低吟。每逢潮涨,浪击石洞,声若惊雷,故得“潮音洞”之名。古时信徒多在此祈拜,常见菩萨显圣金光,至今犹传为灵异。 此间一砖一瓦皆具禅意: · 紫竹摇曳,恰似菩萨拂尘扫心尘 · 海潮往复,犹如法音宣流说无常 · 石阶斑驳,见证千年香火不断 · 古像慈悲,默视众生来来往往 不肯去观音院虽无大刹恢弘,却是普陀开山之源。正如楹联所云:“佛始此处不肯去,教衍十方自东来。”菩萨一留,留出了海天佛国,留下了千年道场,更留给世人一个关于“不执着”的至高禅机——有时不去,恰是最深的缘法。#原创视频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攻略 #普陀山祈福 #普陀山导游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4
皓轩11月前
普济寺最早前身是观音菩萨在普陀山开辟道场的第一座寺院-不肯去观音院。此寺院名源自于日本僧人慧锷奉请来自五台山的檀木观音像,原意是欲携返日本奉安之,但却在普陀山遭遇风雨阻隔而无法出航,只好就地在张氏宅址建“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这尊檀木观音。千年以来,不肯去观音院经历了数十次的兴废,名称也一度改为普济禅寺。宋代宁宗皇帝为该寺御书“圆通宝殿”,定该寺为专门供奉观音的寺院;明代神宗皇帝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代康熙皇帝赐额“普济群灵”;雍正皇帝敕修该寺,形成目前之规模。主殿大圆通殿面阔7间,进深6间,建筑面积964平方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冬月吉旦”等字样。宝殿正中供8.8米高毗卢观音坐像(坐像本身高6.5米,座高2.3米)善财龙女侍立两侧,宝殿四周端坐着三十二尊观音应化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圣一老和尚早年朝普陀梵音洞曾见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这尊毗卢观音便是按照圣一老和尚在梵音洞中所见的法相来塑造的。#广结善缘 #见者好运 #普陀山祈福 #接福接财接好运 #愿所有人平安健康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8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