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军事思想是军事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西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战争、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西方国家历史阶段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其核心内容可分为四大模块:战争观、战略思想、作战思想和建军思想。 战争观 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强调战争与政治的关联性;马汉的“海权论”则主张控制海洋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冷战时期,美苏的“核威慑”理论将战争形态推向新高度。 战略思想 包括拿破仑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原则,以及现代“非对称战争”“网络中心战”等理论。核战略上,美苏曾提出“大规模报复”与“有限核威慑”等不同路径。 作战思想 典型如德国“闪电战”(集中兵力快速突破),以及现代“基于效果作战”“信息战”等新概念。拿破仑战争时期还注重步兵、炮兵、骑兵的协同作战。 建军思想 美国强调“高精尖”专业化军队,日本侧重“质量建军”。拿破仑时期建立了最早的专门作战指挥机构(参谋处),并改革征兵制度,推动军队国家化。 东西方军事思想对比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分别代表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巅峰:前者注重“谋略型”全胜,后者强调“暴力型”制胜。思维方法上,孙子受朴素唯物主义影响,克劳塞维茨则带有客观唯心主义色彩 #曼波 #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训练#eutopia乌托邦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2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第十篇:地形篇 核心思想: 详细分析六种军事地形及其应对战术,强调将领必须“知天知地”,并且要具备“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责任感。 白话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 我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形”。在“通形”地域,要抢先占领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 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形”。在“挂形”地域,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如果敌人已有防备,出击不能取胜,又难以返回,就不利了。 我军前出不利,敌军前出也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形”。在“支形”地域,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应率军假装撤退,诱使敌人前出一半时再回兵攻击,这样就有利。 在“隘形”地域,我应先敌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隘口,并用重兵据守,那就不要去打;如果没有重兵据守,就可以去打。 在“险形”地域,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必须控制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占领,就应引兵撤退,不要去攻打它。 在“远形”地域,双方地势均等,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 以上六条,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军队打败仗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都不是天然的灾害,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 凡是势均力敌,却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做“走”(败走)。士兵强悍,军官懦弱而造成失败的,叫做“弛”(纪律松弛)。军官强悍,士兵懦弱而导致失败的,叫做“陷”(部队陷于绝境)。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因而导致失败的,叫做“崩”(全军崩溃)。将帅软弱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导致失败的,叫做“乱”(部队混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锐先锋部队,因而导致失败的,叫做“北”(败北)。 以上六种情况,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失败。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中国政府的战略智慧:应该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暗助俄罗斯破局反霸! 别再纠结“中国为何不直接援俄”了!真正的大国博弈,从来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像毛泽东军事思想里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以巧劲破局,以智慧护盘——中国看似“低调”,实则早已用高段位操作,暗中给俄罗斯递上了最关键的“助力”!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从来不是硬碰硬,而是“集中优势兵力,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态势”。放到当下反霸棋局里,西方以为能靠制裁、围堵把俄罗斯拖垮,却忘了中国早已布下一盘“牵制+支撑”的大棋:一边在亚太持续发力,让美国不得不分兵应对台海、南海的博弈,没法把全部战略资源砸向俄乌战场;一边用“不结盟但结伴”的灵活姿态,给俄罗斯提供稳定的能源合作、贸易通道,帮俄避开西方制裁的死结,这不正是“迂回包抄、釜底抽薪”的经典打法? 你以为的“暗中助力”,其实是明明白白的战略默契:毛泽东同志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俄如今的协作,正是这一思想的当代实践。中国不直接下场,却通过稳定的经贸往来帮俄稳住经济基本盘;不公开站队,却在国际舞台上坚决反对单边制裁、霸权行径,帮俄打破西方舆论垄断;不输送武器,却用“一带一路”给俄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让俄不用在西方围堵中孤军奋战——这才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高阶智慧! 西方政客看不懂,那些被洗脑的“走狗”骂中国“不作为”,其实都是短视到了极点!毛泽东军事思想里早说过“全局观”:反霸不是俄乌战场这一个点,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博弈。中国若直接下场,只会掉进西方“拱火递刀”的陷阱,让霸权主义有借口联合全世界围堵我们;而如今“暗助+牵制”的操作,既保住了俄罗斯这个战略缓冲,又让西方的霸权围堵处处受限,完美实现了“四两拨千斤”。 看看当下的局势:俄罗斯能在制裁中稳住阵脚,背后有中国持续的能源合作托底;西方想让俄“孤立无援”,中国却牵头金砖扩容、上合扩容,帮俄搭建起新的国际朋友圈;美国想“双线作战”同时打压中俄,却发现亚太被中国牵制得分身乏术,俄乌战场迟迟拿不下——这一切,不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灵活性的最佳体现? 中国的聪明,从不是小聪明,而是看透本质的大智慧。不张扬、不冒进,却在关键时刻给俄罗斯最需要的支撑,既守住了自身立场,又狠狠戳破了西方霸权的虚伪。这不是“暗中搞事”,而是光明正大的反霸协作;欢迎评论留言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瑰宝,由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全书共十三篇,约6000字,以战略思想为核心,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军事哲学体系,被誉为“兵学圣典”,对后世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全胜”与“诡道”。孙武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主张通过智谋、外交、心理等非武力手段实现战略目标,避免正面冲突带来的损耗。在战术层面,强调“兵者诡道”,主张灵活运用“示形动敌”“因敌制胜”等策略,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具体战法,体现了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总结。 书中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尤为突出。孙武提出“五事七计”战略分析框架,将“道、天、地、将、法”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要素,要求决策者全面评估敌我实力、地形天气、将领才能、军制法度等客观条件,体现科学理性的战争观。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成为后世战略决策的黄金法则。 《孙子兵法》的哲学智慧超越军事领域,在商业竞争、体育竞技、国际关系等领域广泛应用。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称其为“经营之神”,美国西点军校将其列为必读教材。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辩证思维,与《易经》的阴阳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变易”与“权变”的智慧。 该书流传版本众多,现存最早的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汇集曹操、李荃等十一位学者的注解,形成丰富的阐释体系。18世纪传入欧洲后,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引用,成为西方军事理论的重要参考。现代学者更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挖掘其价值,如“主有道,将有德”的领导力思想,“上下同欲者胜”的团队管理理念。 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孙子兵法》以简驭繁的智慧、辩证统一的思维,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其“慎战”“备战”的双重态度,既反对穷兵黩武,又强调居安思危,在当代国际格局中仍具现实意义。这部跨越时空的兵学经典,不仅是军事战略的巅峰之作,更是人类智慧的永恒丰碑。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