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5
柿花 | 柿子树会开花?是的,花朵小,叶子大,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它的花期。 树皮粗糙,枝干黢黑,自带沧桑与威仪,村口大池边长着一棵老柿树,高耸云天,祖母说没有村子就有它了。 不起眼的柿花,指甲盖大小,由格铮铮的四片儿青绿花萼护着,四瓣儿嫩黄花瓣。花一老,即化出一粒小巧的柿骨嘟,扣子样微型青柿子,精致得出奇。 “翅本儿,翅本儿,叉叉,都来大街拾柿花。”这是一种鸟语的音译。我们随祖母都叫它翅本儿叉。它一身黑羽,短促的叫声伴着迅疾的飞影,绕老树欢闹不止。后来几经周折才确定鸟的大名叫黑卷尾。 黑卷尾在枝头嘁哩喀喳穿梭鸣叫,我们在树下拾柿花。柿花簌簌飘落,并不起眼,拾起来把玩的是叫作“柿咕嘟”的小柿子。刚坐胎儿的柿咕嘟很稠,要凋落一部分,抠出青柿子用线穿起来,珠链挂脖子里凉凉的。树下凉荫是大人们干活累了擦脸抹汗的地方。 长大后走出村子,再回来,老柿树与老祖母都不在了,村子失魂落魄,忽然变得很轻。东坡,西坡,后地,沟底,地边,原本长得茂盛的柿子树,商量好了样,渐次隐遁。也许,没有孩子们爬树捉迷藏的耍闹,树也寂寞,一个个逃得无踪影。柿花鸟影这事,像个梦。 好在我家院子里这棵柿子树还好好的,年年开花,年年结果,给鸟雀栖息,给我以慰藉。 “山禽不语檐阴转,一树轻风落柿花。”风和日暖,我闻见初夏的味道。 #柿子花#柿花#一日一植物 #农村生活 #原创 #我的乡村生活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3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柿子树与石榴树共生的千年意象 庭院深处,两株树木相依成景,深褐枝干上悬着橙红柿果的是百年老柿树,暗绿叶片间绽开朱红裂果的乃经年石榴木。老辈人常说这是宅院祥瑞,殊不知这组合背后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生命哲思。 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着"柿柘并植,荫及三代"的古谚。农人发现柿树喜阳,石榴耐阴,二者根系在地下形成天然的给养网络。这种互补关系被文人引申为处世之道,明代江南园林的假山石畔常见此搭配,取意"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山西王家大院现存的乾隆年间《造园记》详述:"西角栽柿树二,石榴三,取其事事顺遂、红火连绵之意。"每逢秋分,家主会命仆从将首摘的柿果与石榴供于祠堂,祭文中写"丹柿映日,榴开百子,此乃家道昌隆之兆"。 在北京胡同改造项目中,建筑学家吴振发现:保留老柿树与石榴树的四合院,其温湿度比其他院落稳定15%。这两类树种组合能形成独特的微型气候——柿树阔叶在盛夏遮荫,石榴细叶在寒冬透光。当现代人重新审视传统造园智慧时,更惊叹于其中暗含的生态辩证法。三月石榴嫩芽初绽时,柿树枝条刚结束冬眠;十月柿果压枝之际,石榴开始进入观赏期。这种错峰生长模式被居民称为"永不落幕的庭院剧场"。 家庭哲学的具象表达河南某村庄至今保留"新婚栽双树"的习俗:男方家植柿树,女方家种石榴。待生子满月时,取对方树种幼苗互换栽种。民俗学者张继明考证,这仪式暗喻"夫妻当如柿榴,各保其性而互养其根"。苏州评弹《双木记》中有段经典唱词:"柿叶沙沙讲的是持家之道,榴花灼灼唱的是处世之学。"老艺人演绎时,左手持柿木醒堂板,右手握石榴石响盏,将树木特性化为音韵节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据观察发现:当石榴枝条过于茂盛时,柿树会分泌特定物质抑制其生长;当柿树结果过量,石榴则加速营养输送。这种动态平衡被心理学家用作家庭治疗案例,阐释"亲密关系中的边界艺术"。 霞光斜照的黄昏,老人拄杖立于双树之下。当柿叶飘落石榴果上,当榴花投影柿树枝间,千年的共生智慧仍在书写新的篇章。或许真正的东方哲学就藏在这默然相对的枝叶交错中,等候有心人驻足解读。#院子的梦想 #记录身边的美好 #小院时光 #好看的花一定分享给你 #随手拍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