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老宋3天前
经济战争:中国的国运突围 经济战争:中国的国运突围 百年变局下的国运突围:这场静默战争,我们别无退路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十字路口,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民族未来的经济战争,早已在全球化的土壤下悄然蔓延。有人抱怨生意难做、收入承压,疑惑为何要陷入这样的博弈;有人不解宏观数据的亮眼与微观体感的落差,迷茫于当下的经济环境。但拨开表象就能发现,这不是选择,而是一个崛起大国必须面对的成长阵痛,是打破旧秩序、构建新未来的必经之路。 为何必须直面博弈?这是生存权的争夺 曾经,我们的芯片依赖进口,一枚GPS芯片就要价上万元,而国外企业靠着技术垄断,享受着高利润、高福利的轻松日子。如今,中国北斗芯片做到了二十元一枚,却仍被欧美市场拒之门外,还遭遇无端抹黑与制裁。这背后,是旧国际分配格局的固化——发达国家靠着技术壁垒和规则霸权,长期占据全球产业链顶端,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在低端环节赚取微薄利润,沦为“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愿再接受这样的命运。当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封锁芯片技术,当光刻机成为卡脖子的关键短板,当他国在背后撑腰对中国企业指手画脚,退让只会换来更苛刻的打压。就像擒贼先擒王,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围堵,我们没有退路可言。这场博弈,本质上是争夺产业升级的权利,是为14亿人争取更体面的生活,是打破“发达国家吃肉、发展中国家喝汤”的不公格局。 宏观与微观的落差:战争经济下的资源重构 很多人困惑,为何GDP保持增长、航母下水、科技突破不断,自己的日子却感觉更难了?核心答案在于,我们早已进入实质性的战争经济状态。战争经济的核心逻辑很简单:资源必须向战略前线倾斜,一切为了生存与胜利。 在二战时期,造飞机、大炮的产业繁荣兴旺,远离军工的行业则忍受寒冬;如今,芯片、高端制造、新能源就是我们的“军工前线”。国家不惜牺牲短期增长,将资源从房地产、互联网等曾经的支柱产业中抽离,全力投入到卡脖子领域。这就是为何房地产、互联网企业增速放缓,而半导体企业股价翻倍、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不是经济出了问题,而是资源配置的逻辑变了,从“追求短期盈利”转向了“保障长期生存”。#经济战争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1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4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