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2
打棒球人形机器人灵巧投手捕手速低阻抗高速AI智能机械臂黑科技 #打棒球 #机械臂机器人 #机械臂 #智能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这段由 RAI Institute 发布的机器人棒球视频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让大众第一次看到:机器人不仅能“动”,还能像运动员一样处理高速、不可预测的飞行物体。 演示中机器人能投球约 70 mph(≈112 km/h),两个机器人相距约 7 m(~23 ft)进行接投与击球练习。这个速度接近强劲的高中投手水平。 过去我们印象里的机器人,要么动作缓慢、机械,要么只能在固定环境里重复简单任务。而视频里的机器人,却能投球、接球、挥棒,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让人差点以为它在参加训练营。 它的核心秘密是一种叫“低阻抗平台”的设计。通俗点说,就是让机器人的手臂不像铁棍那么硬,而是像人类手臂那样有弹性、有吸收冲击的能力。当高速棒球打过来时,它不会被震得失控,也不会反应太迟。低阻抗结构让它可以“顺着力走”,通过柔顺性来吸收冲击,再结合精准控制实现稳定表现。简单一句:它既能扛得住力量,又能灵活做动作。 在演示中,机器人可以把棒球投到时速上百公里,球速接近一位实力不错的高中投手。接球时,它又能稳稳把高速飞来的球抓住,不会反弹、不会掉落。而当它挥棒时,可以把另一台机器人投来的球击回去。两个机器人隔着几米距离互相传球,看起来就像一对沉默的捕手与打击手在合作训练。虽然它们没有面部表情,也不会做帅气的庆祝动作,但那种精准和稳定却相当吸睛。“低阻抗(low-impedance)平台,用来研究动态物体操控(dynamic manipulation)。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并不是为了打造一支未来的“机械棒球队”。棒球只是最有趣、最容易展示其性能的方式。科研人员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是让机器人能够安全、可靠地处理高速、动态、不稳定的对象。这在现实生活中举目皆是:传送带上高速移动的包裹、工厂里快速进出的零件、需要在毫秒间做出反应的危险场景、甚至救援环境中滚动或坠落的物体。现在的机器人往往难以应对,而这种新平台展示了未来的可能性。 可以把棒球场景理解为“动态操控”的试炼场。如果机器人能处理飞行速度、方向都随时变化的棒球,那么它在工业、物流甚至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就更有前景。未来的机器人也许不再是慢悠悠搬箱子的机械臂,而是能在真实世界的快速节奏中“跟得上节拍”。今天,它在球场练习基本功;明天,它可能会在真正复杂的环境里,完成我们做不到的任务。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