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盠”青铜方彝:铭刻西周王朝秩序的礼器瑰宝 这件西周中期的青铜重器“盠”青铜方彝虽然体量小巧,却被誉为是西周青铜器的“百科全书”,它上面的铭文记录了一场千年前的权力册封,其造型还暗藏着西周宫殿的建筑密码,上面的纹饰更是折射出了西周宗庙礼制的森严秩序。那么这件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如何被偶然发现的呢?它又为何成为了破解西周军事与官制的关键钥匙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的农民在耕作时,意外挖出了这件青铜方彝。它通高仅22.8厘米,长14.4厘米,宽仅10.9厘米 却以精绝的铸造工艺震撼了整个考古界。西周青铜器多出自于王畿的重地,而郿县地处周原的核心区,周原又是西周贵族的聚集地,此器的出土印证了西周的贵族势力在此地的活跃,更暗示着周王室对西部军事防线的重视。 这件盠青铜方彝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庑殿顶式的器盖形似四坡的屋顶,中央突起的捉手如殿宇高耸的屋脊。这种造型罕见地模仿了西周王室宫殿的重檐式的建筑结构,堪称是“微缩的宫廷”造型。器身两侧的象鼻耳卷曲上扬,既象征着力量与威严,又以流畅的曲线打破了方形器物的呆板,展现了西周工匠“方中寓圆”的审美智慧。如旋转星云的涡纹装饰集中于器盖与器腹中心,暗合着西周“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从而赋予了器物通天达地的神圣意义。 其最为珍贵的是器身与盖内铸有10行共107字的铭文记载了一场改变盠命运的册封仪式。 铭文的具体内容为:在八月初吉这天,周王于周庙举行了册命典礼,周王室的重臣穆公引导盠进入宫殿之内,盠站在宫殿中央面向北接受周王的册命。周王任命同宗室的盠掌管周朝的西六师和殷八师两大战区的军队,并负责监督“三有司”,三有司的司徒主管民政、司马主管军事、司空主管工程,这次册封使盠成为了西周军事与行政体系的“最高督察官”。 并赐给盠红色蔽膝“赤韨”和黑色佩玉“幽衡”以及青铜马具“鋚勒”。盠向周王拜谢后并向周天子立誓世代效忠周王,永远守护周王朝的基业,盠还特意铸造此青铜方彝来告慰其先祖益公。#盠青铜方彝 #国家博物馆 #抖音特效达人中心 #青铜器 #历史文物
00:00 / 0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8
【户方彝】商末周初 盛酒器, 高63.7、口横35.4、口纵23.5厘米 2012年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三号墓出土 户方彝,因其起内有铭文“户”得名。彝整体呈长方形,上有庑殿顶式盖。 通体装饰各种兽面纹、夔龙纹,边角及中线饰镂雕扉棱,四面正中伸出带角圆雕兽首。这件方彝重35.55千克,是目前发现商周方彝中体型最大的一件。 方彝始于商周晚期,西周的方彝出土数量不多。商周之际对方形器极为推崇,一般只有最高级贵族才能拥有,所以这类器物多出土于高级贵族墓。 而户方彝的扉棱有意识的增大,并多置勾叉,呈现出奢华、豪放、张扬的色彩。反映了周人在灭商之后,获取了充足的青铜原料,利用殷墟工匠的技艺,彰显胜利者神采飞扬的时代风貌。 同时这件青铜方彝也让我们一睹3000多年前宫殿建筑的大致风采。 户方彝与两件户卣放置于铜禁之上,处于墓室北壁正中,即最突出的位置。两件户卣,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次,为一对列卣。推测这一组器物应当是墓主人的器物,“户”应是墓的主人。 石鼓山商周墓地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 2012年,当地村民在平整住宅用地时,发现了青铜器。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其进行了调查发掘,先后发现了二十余座墓葬。其中以编号M3、M4两座贵族墓最为重要,M3出土铜礼器14类31件、M4出土铜礼器出土铜礼器11类50件,所获铜器数量众多,制作精美,造型罕见,堪称近年来宝鸡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墓主人属于周人的盟友姜戎族群,很可能参加过武王伐商,墓葬的时代应该在周王朝建国之初。 这一重要考古成果,荣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户方彝是目前发现商周方彝中体形最大的一件,与户方彝造型和纹饰相似的是早年在宝鸡戴家湾出土的一件方彝,现藏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说明这种造型夸张的方彝,是关中西部极具地方特色的器形。原物现收藏于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宝鸡#青铜器#好物推荐#博物馆#历史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8
西周时期成周洛阳李村出土的周室重器叔牝方彝 #洛阳 #青铜器 #历史 #中国历史 西周叔牝方彝,1947年年洛阳小李村出土。叔牝方彝呈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 该方彝形制与著名的令方彝、折方彝极为相似。它的盖及腹内铸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著名文史大家郭沫若曾据这批青铜器的器型和铭文,进行过认真考证。他分析认为,叔牝当是周文王之子,武王、周公之弟成叔武,是西周时期封在成(今洛阳东)地的侯伯,这批青铜器与叔牝随葬器物的等级身份相符。王姒,是姒姓女子嫁给周王的称谓,即周王的后妃。这里的王姒,指西周文王之妃太姒,即武王的母亲,也应是叔牝的母亲。铭文的意思是:叔牝将王姒赐给他的贝(当时的流通货币)用来铸造宝尊彝。 这件器物即为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这种方彝极为罕见,国内仅此一件,无论是铭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还是凝重华美的造型,还是珍惜程度,叔牝方彝都堪称珍贵无比的青铜珍宝。         历年考古研究表明,洛阳出现这么多的西周青铜器不是偶然的。1963年到1972年,文物部门在北窑发掘西周王室贵族墓360多座,曾出土大量青铜器皿、陶瓷器、骨蚌器等。1975年,又在此发掘了一处大型铸铜作坊遗址,时代是西周早中期,发现有烘范窑、炼铜炉残块、陶范及鼓风设施等。这充分说明,西周洛阳既有青铜器产生的市场需求,也拥有青铜冶炼、铸造的先进技术,两者缺一不可。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2
神秘的“妇好”青铜偶方彝:商代青铜艺术的建筑史诗 解码商王武丁时代的王权密码与女战神传奇,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妇好”青铜偶方彝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 1976年,河南安阳的洹水之滨,一座未被盗掘的商代墓葬重见天日。墓中468件青铜器和755件玉器如星河般璀璨,而其中最夺目的,当属这件形似“联体宫殿”的青铜巨器妇好青铜偶方彝。它为何以建筑为形来铸造呢?铭刻“妇好”二字的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让我们穿越三千年,揭开这件国宝背后的权力信仰与艺术之谜! 其通高60厘米,长69.2厘米,宽35厘米,器盖模仿商代宗庙的四阿式屋顶,两端的方形捉手象征着双层屋檐的结构,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模型”,揭示了殷商宫殿的恢宏形制。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形似两件方彝的联体,郭沫若先生将其命名为“偶方彝”,开创了青铜器形制的先河。 口沿前后各设7个凹槽,与器盖沿的7个凸起精准咬合,宛如房屋建筑的榫卯结构,两侧的附耳为象头形状,象征着“太平有象”,底部圈足四面的缺口则暗合祭祀时酒液流动的仪式需求。 通体以云雷纹为地,腹部中央装饰的浮雕大兽面纹双目凸出震慑四方,宣示着商朝的“王权神授”,短边附耳上的象头与鸱鸮纹,反映了商人对力量的崇拜,盖顶的鸮面纹饰则关联着商族“玄鸟生商”的图腾信仰,四隅的扉棱如建筑的立柱将器身分割为对称的区域,体现了商代“中轴对称等级森严”的礼制思想。它突破了青铜器抽象纹饰的传统,以建筑写实的造型与叙事性的浮雕,开创了“器形建筑化”的先河,代表着商代青铜艺术的巅峰。 其云雷纹+浮雕兽面的复层花纹,直接证实了早在商王武丁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复杂的铸造技术,推翻了“三层花仅存于商末”的旧论。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9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