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热议:院士评选,该动真格了! 科技圈热议:院士评选,该动真格了! 最近,科技圈被一则消息搅得沸沸扬扬。有网友爆料,我国拥有1800多位院士,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部分真正斩获诺奖的科学家,却与院士头衔失之交臂。这一现象,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回顾这些年,学术圈乱象频出。曾有高校领导刚当选院士,学术丑闻便接踵而至;还有企业高管顶着院士头衔,却醉心商业运作。去年,某科研团队成功突破芯片关键技术,带头人却连院士候选人名单都未能跻身,实在让人惋惜。 也难怪有网友吐槽,如今的院士圈似乎成了名利场。“官院士”“商院士”屡见不鲜,甚至冒出了“烟院士”“酒院士”这类让人啼笑皆非的称呼。学术头衔似乎在一些人手中,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 在评选标准上,与邻国日本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日本诺奖得主田中耕一,依旧是普通研究员,潜心科研。而在我国,评选似乎过于看重资历,忽略了科研成果本身。其实,不妨以国家级科研成果为硬指标,若当选后五年内没有实质性科研进展,就应卸任,让院士称号回归纯粹。 当下,科研圈的年轻人压力巨大。就像我邻居家的博士小伙,整日泡在实验室,发表顶尖期刊论文不在话下,可谈及评院士,却因没有行政职务、人脉不足而望而却步,只能无奈选择专注实验。如此现状,怎能不让人痛心?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坚守初心的学者。近日就有位院士主动辞去行政职务,回归实验室,一心钻研科研,这才是院士应有的模样。 学术圈的改革虽艰难,但势在必行。只有让评选更加透明公正,让真正有能力、有成果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我国科研事业才能蒸蒸日上。真心期待中国科学家再次斩获诺奖的那一天,到时候,定要为这些纯粹做学问的院士们送上最热烈的掌声!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