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翁帆与先生书: 先生已远行,世人总爱揣测我们之间的距离,是年龄段的鸿沟,还是身份的差异,却少有人读懂我与先生早已在精神的旷野上并行了二十余载。如今先生已化作天上星辰,我便以这段独白,敬我与先生所走过的岁月,敬先生予我的光。还记得1995年汕头大学初见,我是懵懂的向导,你是温和的学者,彼时你的身边有杜先生相伴,我只将那份敬佩藏在心底。未曾想命运早已伏笔。2004年的重逢,成了我们故事的序章。你说我《没有心机而又体贴人意》,我却更贪恋你眼中的澄澈,即便历经百年风雨,谈起科学仍像追逐星光的少年。婚后的日子从不像外界想像的模样。我不是你的附庸,你却是我的灯塔。我会在演讲时为你复述模糊的题问,为你撑起一把伞;你则带我在美术馆玩评画的游戏,陪我探讨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你曾说我是《上帝给你的最后一份礼物》,你可曾知道,是你给了我一份纯静的世界,让我在浮躁里守住本心。我最爱你九十岁时写下的那首诗,一遍遍翻译时,仿佛读懂了你一生:《沐光而行,如斯如愿;理想奉献,不屈不折》。那些伏案工作的深夜,你对着公式凝神,那些谈及国家时,你眼中泛起的泪光,都让我明白,爱从不是朝勺相伴的琐碎 而是与灵魂同行的幸运有人曾误解将我的旧作当作情书,其实真正的深情从不需要刻意落笔,它藏在每一次唤我《帆帆》的温柔里,藏在我们并肩看星空的静谧中,藏在你教会我的《爱是成全而非占有》的哲思里。你用一生为民族,为人类交出满意答卷,而我何其有幸,能成为你答卷未端最温暖的注脚。如今你已远行,但正如《小王子》所说,你一定在某颗星星之上对着我微笑。每当我仰望星空,总能想起你说的《天作之合》,想起过往彼时支撑的日夜。这份感情从不是对世俗的反判,只是两个灵魂恰好相遇,恰好懂得。岁月为证,星辰为鉴,与你相伴的每一刻,都是生命最好的馈赠。 #爱音乐爱生活 #用音乐诉说遗憾 #北海北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越长大越孤独?太宰治在《斜阳》里早给了答案 读《斜阳》时,很难不被那种“与世界脱节”的感受击中。太宰治笔下的人物,总是像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推到旷野里——周围仍有人行走、仍有风景在变化,可他们却像一台被时代遗忘的旧机器,无法参与,也无法逃离。 引用原著中的话“与其说感到羞耻,不如说我所认识的世界,根本就是一种完全陌生的奇妙生物,它把我丢在一边,不管我如何叫喊,也没有任何回应。仿佛孤零零站在秋天的旷野中,一种至今未曾尝过的凄怆向我袭来。” 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这种“被世界抛下”的孤独? 也许因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不断制造着“内在的分裂”。 你努力表现得从容、正常、合群,但心里却悄悄知道,那不是你。你在社交中微笑,在工作里强撑,在感情里克制,可夜深时你又发现,一切明明那么热闹,却没有一个地方真正属于你。 这种孤独,不是没人陪,而是 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孤独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结构性的体验——人和世界之间像隔上了一层透明的玻璃,你看得见,却触不到;你喊得出,却没有回应。 太宰治的作品之所以让现代人共鸣,是因为他写的不是颓废,而是 清醒地感受自己正在远离一切。 那种“我明明在场,却像不存在”的生活感,几乎是每个年轻人都经历过的。 但《斜阳》也给出了一种极为克制的回答: 孤独并不是要被战胜的对象,它更像是你必须学会带着走的影子。 当孤独不可消除,我们能做的,反而是让它不再吞噬我们: 第一,接受自己有“无处归属”的时刻。 不是每段路都能被理解,也不是每种情绪都需要解释。 你被世界推开时,先不要急着回头找人,也不要急着修复自己。 第二,让自己在一件小事里重新呼吸。 一杯热水、一段散步、一本书、一次真实的睡眠。 越深的孤独越需要越小的出口,不要期待大场面。 第三,把关系从数量换成质量。 孤独最怕的是伪装的合群。 把精力留给真正能与你“同频沉默”的人——不是多,而是对。 当你能与自己的孤独共处,你就不再依赖世界来证明你的存在。 那时孤独还在,但它不再是伤口,而变成了一种力量: 让你更诚实、更稳固、更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 或许这就是太宰治想说的—— 孤独不是你失败的证明,而是你仍在寻找自己的迹象。 愿你有一天能带着孤独,也带着自己,重新走回光里。 #孤独 #太宰治#斜阳 #日本文学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