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00:00 / 0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zZ3天前
第一次接触民谣,是左立在快男唱的那首《董小姐》。那时候连“民谣”是什么都不知道,却一下子被那种娓娓道来的情绪打动了。后来特地去搜了原唱宋冬野,刚开始还觉得不如左立唱得动人。直到多听了几遍,才慢慢品出他嗓音里那种粗粝的质感,像钝刀子割肉,后劲绵长。 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莉莉安》里那片孤独的海滩,《安和桥》下流淌的水声,一首接一首地听进去。有时候忍不住想:胖子,要是你一直抽的是兰州,该多好。 高中时,同桌总爱哼“钢刀妹妹”,我一直以为是这几个字。直到有天问他,才知道原来是“港岛妹妹”。他问我喜不喜欢民谣,我那时候还懵懵懂懂。经他一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就喜欢上了这种音乐。他带我认识了麻油叶,知道南京。后来赵雷火了,民谣被更多人听见,但在我心里,它始终是属于少数人的默契。 大学那几年是我听民谣最凶的时期,也热衷于把喜欢的歌分享给身边人。恰逢经历一场失恋,真是应了那句“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每个晚上戴着耳机,循环着那些低吟浅唱,翻着网易云的评论,在陌生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那段时间常听《和你在一起》,看视频里在剧场默默嘶吼流泪的男人,相拥无言的情侣,甚至一度幼稚地觉得,做个渣男或许就不会这么难过了。但心底还是相信,这个世界,终究会好的。 在我反复循环《天空之城》的日子里,南京的歌突然全网下架了,至今也不知道具体原因。这让我想起高中时给同学推荐《梵高先生》,他听完激动地说:“这首绝了!”那时候我们真心向往着那座“天空之城”,也坚信《米店》里藏着最朴素的希望。可后来向同事推荐《米店》,他们却觉得这歌“要死不活”。其实它明明唱着“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唱着“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那么温暖而坚韧,只是很多人听不到其中的希望。 去不了歌里的吉隆坡,但总算去了北京的798。在那里和几百人一起,跟着贰佰嘶吼着唱歌。那一刻,和这么多喜好相同的陌生人站在一起,感觉特别幸福。 感谢民谣,也感谢@贰佰 陪我走过那些年轻又漫长的夜晚。 #民谣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06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4
00:00 / 1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08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