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13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越是经济下行期,越容易掉进娱乐至死的陷阱,年轻人在游戏和娱乐中沉迷,成年人在直播和短视频中放纵,大家都在沉溺于眼前一时的快乐,各种畸形和丑态的表演,各种极端的情绪和观点,越是三观不正的人越容易迅速走红。 最近,"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这个话题火遍了全网,无数个"反转"让人看清了这个时代的荒诞。 在直播间里面对着镜头载歌载舞的小姐姐,曾经是 ICU 里面抢救病人的护士;央视制片人改行当主播,电视台记者转型做带货,一个比一个让人意外。 与此同时,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04亿元,首次超过了电影票房。就在大家都在喊着消费降级的时候,娱乐业却逆势增长。 这让我想起来经济学里面的一个铁律:经济越萧条,娱乐业越发达。 从最表面的现象说起。现在的就业市场上海招本科生月薪4000起步,985毕业生大量海投简历,最后还是选择送外卖。这个时候你肯定会纳闷,寒窗苦读十几年,咋还不如人家直播间里面扭扭腰呢? 这个事从根上来说,首先在市场经济里,一个人的收入不是由他的学历来决定的,而是由他创造的价值,准确说是能够被资本变现的价值所决定的。就拿老师来说吧,教书育人那可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但问题是他一天能教多少学生,每教一个学生能收多少钱,这都是有数的。算下来,他创造的社会价值虽然巨大,但是能装进公司口袋的部分相当有。可是一旦他当了主播,游戏规则就变了,讲一堂趣味知识课,几万人同时观看,同样是一个小时的劳动,价值的变现方式完全不同了。这就是第一层逻辑:在经济下行期,传统劳动的价值变现能力下降,而娱乐劳动的价值变现能力反而上升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得从人的需求来说起。经济向好,大家都忙着满足物质需求,买房买车升级消费;但是经济下行,物质需求被压缩,精神需求反而凸显出来了。这里还有个关键,那就是物质商品的消费有排他性。就比如说我吃了这个苹果,你就吃不了了;但精神产品不一样,一个视频一个人看是看,一万个人看也是看,成本不会因为观看人数多少而变化。所以当物质需求被压抑,娱乐需求就成了性价比最高的消费。你花3000块可能只是买个用手机来刷短视频就能获得几小时的快乐。手机像新时代的精神鸦片一样具备低成本、高回报的特性,让娱乐在经济下行期反而更有市场。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本性。经济下行,实体经济的利润下降,资本发现人在痛苦的时候,对精神的需求是有刚性的。
00:00 / 0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8
00:00 / 1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7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3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