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被称作“小刑法”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近20年后迎来首次大修。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因为只有刑法才能对人实施人身自由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虽然属于行政法,但是也可以对人实施人身自由处罚,所以被叫作小刑法。 2025年6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近20年来首次“大修”,共新增28条、删去3条,修改过半条文。以下是其核心亮点的梳理: 一、新增四类违法场景,填补数字时代监管空白 1、公共安全:明确将高空抛物(第43条)、抢夺方向盘或殴打驾驶员、无人机“黑飞”(第46条)纳入处罚范围。 2、网络与隐私:增设对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侵害个人信息、提供窃听/窃照器材的处罚(第33条、第56条)。 3、社会公德:将侮辱英烈(第35条)、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第52条)列为违法行为。 4、未成年人保护:严惩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第48条),并明确学校瞒报欺凌的法律责任。 二、正当防卫条款首次入法,破解“互殴”困境 1、明确防卫权:公民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必要行为,不属于违法;仅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时才减轻或免罚(第19条)。 2、实务意义:终结“还手即互殴”的执法惯性,为类似“山东淄博张女士案”提供法律依据。 三、未成年人处罚规则重构,平衡惩戒与教育 1、调整拘留限制:取消14-18周岁未成年人“一刀切”免拘留规定,对情节恶劣或多次违法者可依法拘留(第24条)。 2、配套措施:增设强制矫治教育、严惩校园欺凌,并要求学校履行报告义务(第60条)。 四、执法程序升级,强化人权保障 1、记录封存:所有治安违法记录(含成年人)将永久封存,禁止公开或查询(第136条)。 2、人性化执行:被拘留人遇升学考试、亲属病危等情形可申请暂缓执行(第126条)。 3、程序规范:严禁“一人执法”,询问、扣押需双人全程录音录像,重大处罚须经法制审核(第108条、第114条)。 五、调解机制法定化,促进矛盾化解 1、扩大调解范围: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案件,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并履行协议后,可不予处罚(第2条)。 2、认错认罚从宽:主动如实陈述违法事实者,可依法减轻处罚(第3条)。 六、罚款标准调整,提升违法成本 普遍提高罚款金额:多数违法行为罚款上限提升至5000元,1000元以下罚款可由派出所直接决定。 本次修订以“回应社会热点”为导向,既通过新增违法类型堵住监管漏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