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0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陆姓历史来源   「陆」源出:   一、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陆氏。   二、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陆氏。   三、据《陈留风俗传》所载,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其后亦为陆氏。 家族名人   陆景、陆机、陆晔   陆景,字士仁,晋代吴郡吴县人。与其弟陆机、堂弟陆晔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极高,时称河北三虎。   陆游(公元1125-1210年)   号放翁,字务官,宋代越州山阴县人。历官枢密院编修等。才华横溢,尤长于诗,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泛,多清新之作,为南宋一大家。着有《剑南氏稿》等。   陆陇其(公元1630-1692年)   字稼书,清代平湖人。进士出身,历官嘉定、灵寿二知县,政绩显著,升为御史。   陆九龄(公元1132-1180年)   字子寿,宋代抚州金溪县人。进士出身,官兴国军教授。与其弟九渊讲学于鹅湖,史称鹅湖学派。   陆修静(公元406-477年)   字符德,南朝宋吴兴郡东迁人。与僧人慧远、慧永及陶潜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静土之法,号曰白莲社。   陆龟蒙(公元?-881年)   字鲁望,唐代长洲人。隐居松江甫里,时称甫里先生。论著颇丰,好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或号随天子。与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征召,不赴。   陆羽(公元733-804年)   字渐鸿,第一个为茶叶著书,有《茶经》三篇,后被民间尊为茶神。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   陆凯   字敬风,三国时吴国吴郡人。黄武初年,(公元222年)任永兴、诸暨长,多政绩;继任建武尉,虽统领军队,仍手不释卷。宝鼎初年(公元266年)升为左丞相。时政事多错误,凯上书直言,封嘉兴侯。凯一宗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在朝,吴主孙皓曰:"盛矣!"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02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8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36: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15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4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元代,陆姓始居,时称陆家楼,元末至顺年间,孟姓从山东临沂大安乡官庄迁此,后人丁兴旺,发展成村,改称孟家楼。赵海东航拍江苏徐州邳州邹庄镇孟楼村,孟楼村通过村容村貌美化、公益设施建设、古迹保护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了从传统农村到宜居、宜业、宜商华丽转变。 孟楼追溯村史,孟楼村原名:“陆家楼”,据考证,元代初期(约公元一二一零年至一五二零年),陆姓先民迁徙来此地定居建村,相传,古时陆氏家族在当地很富裕,有土地、楼房,宅院四周盖有高大的土楼,既可居住又可防盗贼袭扰,周边百姓称其为“陆楼”。据传说今孟楼村西南的“马道地”即是古代陆家少爷跑马遛马的场地,村东北角(今小涑河西测不远处)仍遗留陆家古井一口在此地,此井是陆氏定居时所挖砌,距今己经有800余年历史,此井属苏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古井,(今位于孟楼村东西大道中心),2019年秋在此井己立井亭加以保护。历史证据证明,陆家楼是今孟楼村的前村名,陆氏家族是迁徙来此地定居的先民无疑。 陆氏家族从孟楼村消失的原因有两种传说:一是陆氏家族因富而过于张扬,不守法度,冒犯了官府,被官府定罪抄家,族人被流放劳役,从“陆家楼”消失。另一种传说陆氏虽家境殷实富裕, 但人丁不旺,后因患传染性瘟疫,族人连续死亡,少数幸存者为避瘟疫迁徙远走他乡,再未回陆家楼,从此陆氏消亡,可以传说均有合理可能性,但无史料文字记载,无可考证。 元末约公元一三三零年至一三四零年,孟氏五十五代先祖孟克英举家从古揭陵庄(今郯城县重坊镇杨庄寺附近)迁居“陆家楼”定居,子孫繁衍兴旺,逐改“陆家楼”为“孟家楼”,匀称孟楼村,沿用至今,孟氏五十六代祖孟希明墓(在村东南柿树园)。 清朝中后期行政区划孟楼属邳县授贤乡高场社孟楼圩。中华民国初期划为邳县第一区七团杨庄寺圩,民国三十三年属邳县四区秦滩联防,一九四六年属邳县四区孟楼乡,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九五三年行政区划属邳县三区孟楼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属邹庄公社孟楼大队,孟楼大队所辖尚宅自然村,小南庄自然村等两个自然村,尚宅为一、二两个生产队,孟楼村分三、四、五、六生产队,小南庄分七、八、九生产队。一九八三年政治体制改革,结束了人民公社的历史,称邹庄乡孟楼村村民委员会,二零零三年孟楼、尚宅合并为孟楼村,小南庄并入邹庄村。#徐州赵海东 #邳州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