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这句话让你避开所有精神内耗​、社会焦虑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现代人如何避免社会性焦虑,上千年前的《道德经》其实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解决办法。什么是一种通透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不执着拥有。 最近读《道德经》的这一段话特别好,它在意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而且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有些时候我们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实看看大自然,看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明白了。 想想看,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给了我们阳光雨露、四季更替,乃至所有的环境和养分,可天地有要求过回报吗?天地有认为它是占有或者拥有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吗?并没有。我们呼吸着空气,却不会时时意识到“这口气是属于天的”,我们不会因为是在天地间生长,所以觉得自己是属于天,或者是属于地的,我们只会觉得我们属于我们自己。 这种生养万物却不占有的境界,就是《道德经》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是一种高手的境界,今天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家长,缺的就是这份智慧,总想着孩子是我生的,所以你就属于我,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而且辛辛苦苦养你不容易,长大之后你得回报我。但其实越是这么想,孩子就越不会感激你,他跟你之间的关系就会越紧张。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放松和解压的。 道家就教我们:“生而不有”,创造,但是千万不要去占有它,只有不占有它,你才不会失去;“为而不恃”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会去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从来不会居功自傲,所以后面讲“功成而弗居”,我可以在成长乃至成功的路上帮助你,我是有功劳的,但是我从来不会居功。为什么呢?“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只有一个人不抢着占功劳,他才不会丢掉功劳。 我们人有时候特别执着于拥有,总想牢牢抓住些什么,而《道德经》点醒我们:当你占有某样东西的时候,你也在被那个东西所占有着,你失去了你自己的一部分,同时也意味着,你有可能失去它。就像握住一把沙子,你攥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所以,不如看开些,不要执着于占有,而是在“有”和“无”之间找到平衡,这便是一种通透的生活态度。 #当代年轻人精神状态 #拒绝精神内耗 #人生感悟正能量 #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沉浸式治愈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