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佛经空性#心经 #波若智慧 #修行哲学 ①保持清醒与慈悲 ②照见本质 ③超越苦厄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仅260字,是佛教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用三分法介绍如下: 一、文字与结构 《心经》虽短,结构却严谨完整。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总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点明核心是通过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从而解脱苦厄。 2. 中间论证: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到“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层层递进,破除对“我”“法”的执着,阐述“空性”的内涵。 3. 结尾咒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以咒语总结,强调般若智慧的不可思议与加持力。 二、核心思想——“空性” 《心经》的核心是“空”,但此“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指一切现象皆无固定不变的自性(即“无自性”)。具体表现为: 1. 五蕴皆空:色(物质)、受(感受)、想(概念)、行(意志)、识(意识)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实体。 2. 空即是色:“空”与“现象”并非对立,而是一体两面。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是“空”的体现,因为它依赖条件而变化。 3. 无住生心:通过观照“空性”,人不再执着于表象,从而内心清净、自在,生起慈悲与智慧。 三、实践与意义 《心经》不仅是理论,更是修行指南: 1. 观照法门:修行者可通过观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皆空,破除我执与法执。 2. 般若与慈悲:“空”不是冷漠,而是更深的慈悲。因为理解一切无常,才更珍惜当下,更愿帮助他人。 3. 生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以“空性”心态面对得失、荣辱、爱恨,可减少烦恼,获得内心平静与自由。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HHHYH11月前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1925年古筝大师魏子猷完成《渔舟唱晚》初稿,曲成后经高徒娄树华加工润色,成了一首蜚声世界、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古筝名曲。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渔舟唱晚》以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的前四个字为标题,描绘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渔人欢愉歌唱,满载丰收,欸乃归舟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乐曲意境深邃高雅,旋律以典型的民族风格五声音阶为基础,音乐优雅古朴,通俗又有韵味。结构完整短小,利于传奏。另,由山东省临清市金灼南大师将传统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改编的《渔舟唱晚》,也广为流传。 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琦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三十多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四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名曲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天气预报音乐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7: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7
00:00 / 05: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