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周二蚂蚁集团刚发布的全模态AI助手"灵光",直接把AI玩成了"口袋里的全能创作手"! 先说说这"灵光"到底牛在哪?核心亮点就两个字:全能+高效。作为业内首个能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的AI助手,它就像个会十八般武艺的帮手——"灵光对话"能让聊天带图带视频,比纯文字生动多了;"灵光闪应用"最绝,你用大白话描述需求,比如"做一个班级考勤表""弄个旅游预算计算器",三十秒就能生成可编辑的小应用,完全不用懂代码;"灵光开眼"更厉害,支持3D、音视频、地图等多种形式输出,比如你问"北京到上海的高铁线路",它直接给你画动态地图,比看文字直观一百倍。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的"效率神器"吗? 可能有朋友纳闷,阿里最近咋这么拼?刚推完对标ChatGPT的"千问"APP,又让蚂蚁拿出"灵光",背后其实藏着大布局。首先是战略转向,阿里之前重点做企业端AI服务,现在砸下三千八百亿搞AI基建,要同时抓企业和个人用户,形成"双轮驱动"——千问主打综合AI助手,灵光聚焦移动端轻应用,覆盖不同场景。其次是抢赛道,2025年AI应用移动端月活已经突破七点二九亿,用户平均每月用原生AI应用的时间高达一百一十七点七分钟,比手机厂商自带的AI助手多二十多倍,这么大的用户红利,阿里肯定不想错过。 其实"灵光"的上线,也暴露了AI行业的三大明确趋势。第一,移动端AI成主战场,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移动端AI应用插件用户已经达到七点零六亿,三个月就增长了九点三个百分点,比PC端热闹多了。第二,多模态是必争之地,现在顶尖AI都不只是会说话,而是能看、能听、能画,谷歌预测2025年全球多模态AI市场规模能到二十四亿美元,未来十几年更是要涨到九百八十九亿美元。第三,开源+快速迭代成竞争关键,阿里、百度这些大厂平均三四天就更新一次模型,把移动互联网的"小步快跑"搬到了AI领域 。 #蚂蚁灵光 #千问app #阿里最新消息 #AI应用概念 #大模型应用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4天用户破百万!蚂蚁“灵光”会给教育带来什么?》 家长们,最近科技圈有个现象级产品引发了广泛关注——蚂蚁集团推出的AI助手"灵光",上线仅4天下载量就突破100万,其热度甚至超过了ChatGPT等国际主流AI产品初期的表现。 这款AI助手有三个核心功能值得关注:"灵光对话"能通过3D模型直观呈现知识,比如将抽象的地球构造变成可旋转的立体模型;"灵光闪应用"可以在30秒内根据一句话生成个性化工具,无论是学习计划还是旅行攻略都能快速实现;"灵光开眼"则能通过摄像头实时识别物体并讲解相关知识。 当AI技术发展如此迅速,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需要相应调整?有研究显示,过度依赖AI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AI究竟是学习的"帮手",还是会让孩子们产生依赖的"拐杖"? 更值得探讨的是,在这个AI能够快速生成应用、解答问题的时代,孩子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或许,未来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机器难以替代的能力,比如创造力、情感共鸣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面对这个趋势,我们该如何选择?是限制孩子接触这些新技术,还是引导他们善用这些工具,从"技术消费者"转变为"技术创造者"?每个家庭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AI能打开个性化学习的大门;用得不好,则可能让孩子失去独立探索的动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在科技进步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您会鼓励孩子使用这类AI工具吗?我是飞飞老师,请点赞加关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AI与教育 #科技育儿 #蚂蚁灵光 #未来竞争力 #家庭教育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