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6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山河纪1月前
南阳盆地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横跨豫鄂两省,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过渡带,因核心区域为南阳而得名,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形似一方镶嵌在伏牛山、桐柏山与大巴山余脉间的“椭圆玉盘”,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与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从地理格局看,#南阳盆地 是天然的“四塞之地”。其北依#伏牛山 阻挡冬季冷空气,南靠武当山、荆山衔接江汉平原,东有桐柏山分隔淮河流域,西连秦岭余脉,内部则是坦荡的冲积平原,唐河、白河等淮河支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开口”的独特地形。这种格局让盆地既有山地的屏障优势,又有平原的农耕条件,自古便是“易守难攻且宜农”的战略要地。 作为农业腹地,南阳盆地是#河南省 重要的“粮仓”。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麦、玉米、棉花产量稳居河南前列,同时也是南方柑橘与北方苹果种植的“过渡试种区”,物产兼具南北特色。 在历史与交通维度,南阳盆地是古代“中原通往南方的咽喉”。战国时,这里是楚国北上的前沿;西汉时,南阳凭借水运优势成为“富冠海内”的都会;如今,焦柳铁路、宁西铁路在此交汇,二广高速、沪陕高速穿境而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地位愈发凸显,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又联动中西部资源输出。 文化上,南阳盆地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熔炉”。这里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有“南都帝乡”之称;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均诞生于此,留下了南阳#武侯祠 (纪念诸葛亮)、张衡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楚长城遗址、淅川楚墓群则见证了楚文化在此的深厚积淀,形成了“既尚文又重武”的地域文化特质。 如今的南阳盆地,既是守护粮食安全的“中原粮仓”,也是衔接长江经济带与中原经济区的“桥梁”,在生态保护(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与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着独特作用。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8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