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1周前
沉睡百年的"睡柿"迎来时 —— 我的家乡迎来惊喜 在我的记忆里,秋天的家乡总是被一片沉甸甸的金红色点缀,那是柿子的颜色,它们像一盏小灯笼,安静地挂在枝头,年复一年。对祖辈而言,它们是寻常的甜蜜;对父母而言,它们是熬成柿饼后微薄的收入;而对我而言,它们是乡愁的味道,美丽,却带着一丝"沉睡"的寂寥。 这里的柿子历经百年,果肉糯如琼脂,甘甜似蜜,但它们"沉睡"了何止百年,它们的美味被封存在山坳里,如同一位绝世的佳人,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习惯了这份寂静的美,也习惯了年轻人远走他乡的无奈。 今年秋天,一阵来自互联网的旋风,毫无预兆地席卷了这片宁静的土地。一位网络"大V"来到了这里,被这满山遍野,油画般的秋色震撼,更被那挂霜后如蜜般甜润的柿子征服,他的镜头下,柿子树不再是朴素的农作物,而是承载着乡愁与诗意的艺术品,他的一条短视频,一篇图文,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几乎一夜之间,我的家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曾经只回荡着鸟鸣和犬吠的村口,如今停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车辆,曾经只有乡亲们春耕秋收的水泥路,如今挤满了长枪短炮的镜头,脸上洋溢着好奇与兴奋的游客。 这一切,像一场猝不及防的梦。 然而,最让我心头一颤的,并非这热闹本身,而是一位偶然遇见的游客的感叹,那是一位两鬓微霜的长者,他立在夕阳的余晖里,望着被炊烟与暮色温柔包裹着的村落,轻轻地对他的同伴说"瞧瞧,这儿多好,交通也方便,等退休了,若能在这里寻间老屋住下,春日看花,秋日品柿,该是多大的福气啊"。 我怔住了,在我的小山村,它变成了别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多年以后,它竟又成了别人心目中安顿余生的"桃花源"。 我这才重新审视我的家乡,那被河水洗过的,蓝得透明的天空;那被夜晚泼洒开的,璀璨到令人心动的星河;那清晨沾湿裤脚的晶莹露水……,这些我习以为常,甚至想逃离的寻常,竟成了他人眼中奢侈的珍宝。 那一树一树被镜头点亮的柿子,像一族火种,它们燃起的,不只是一季的旅游热潮,更是一种深植于土地的价值回报。 柿子熟了,甜浓烈,它们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也唤醒了我心底那份沉甸甸的骄傲,我的小山村,它不再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村庄,它成了许多人梦中的一个安详的,可以托付晚年的归宿。这,或许是这场"柿火"带来的,最大的温暖,最长情的馈赠了。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