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1
北京大学红楼(Red Building of Peking University),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因该楼墙体主要部分均用红砖砌筑,故俗称“红楼”。建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红楼是北京大学的旧址,“五四”运动纪念地。 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七年(1918年)落成。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楼体呈工字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东西面阔100米,主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翼楼南北各长34.34米,总面积10000平方米。北京大学红楼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等。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北京大学红楼 外文名-Red Building of Peking University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所处时代-民国初年 占地面积-10000 m2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09:00—16: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1-008-001-008 别名-北大红楼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时开始筹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2月正式开办,最初以和嘉公主府为临时校舍。 民国元年(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民国五年(1916年),北京大学红楼始建。 民国六年(1917年)始,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民国七年(1918年)初,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下半年,北京大学红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二层设校长室,蔡元培时任北京大学校长。 民国九年(1920年),北京大学废止分科办法,红楼改为北京大学第一院。 日军占领北平时期,此地设有日军中国驻屯军宪兵队司令部、日本宪兵队本部、特设北京宪兵队总部、日本宪兵队置留所等军、宪、特务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因院校调整,北京大学于1953年迁往西郊。 2002年4月,依托北大红楼建立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的参观区分北京大学红楼一层和院内平房展厅两部分,复原了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以及学生教室等。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8: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2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00:00 / 09: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