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3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关于“助人为乐”的成语故事,有几个历史故事可以分享: 1. 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他学识渊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钱和干粮,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2. 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有位叫李士谦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人崇尚节俭,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乡里的缺粮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庄稼欠收。借了粮的人都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我借粮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于是他请来一些欠粮的人吃饭,在吃饭时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赵州一带有1万多人为他送葬,哭声动地。 3. 辛公义改变陋习: 隋朝人辛公义曾任岷州(今甘肃岷县)刺史。当地的老百姓有一种陋习,凡是家里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谁都不肯照料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顾和治疗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义到任后了解到这相情况,就下令将病人抬到衙门里来,自己和数百位病人住在一起,亲自安排给他们看病服药的事情。经过细心照料,这些病人都恢复了健康。辛公义的行为不仅仅得到了人们的赞颂,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陋习。 这些故事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即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1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6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5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