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5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6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黔湘暖途 #重走长征路 脚下的路,从湘西南的丘陵延伸至黔东的层峦,竟意外地平缓起来。两旁是静默的茶山,空气里浮动着草木的清润。我想,九十年前的那支队伍行经此处,步履也该是轻快了些的。就在不远处的通道,那场著名的“转兵”,如同在迷雾重重的航程中第一次校正了罗盘。希望的星火在那群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战士心中,重新燃成了可以依偎的篝火。 循着村支书的指引,我走入茨蓬侗寨。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鼓楼静立于寨心,檐角沉默地切割着流云。这里,曾被朱德的脚步叩响,他曾在这火塘边,借着一簇共同的温暖,向纯朴的乡民描绘未来的蓝图。而那位因伤留下的战士刘贵祥,则将个人的命运从此编织进这片土地,从被托付者成为守护者,用余生践行着一种无声的诺言。 历史书页的宏阔叙事,总在具体的烟火人间找到它最温热的注脚。一位侗家大姐热心地为我引路,她的乡音淳厚,像被山泉洗过。时近中午,她邀我去家里吃饭。木屋里的方桌上,白米饭蒸腾着踏实的热气,青菜炒肉与自家腌制的盐辣鱼,滋味辛辣而醇厚。饭间,她说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提及松骨峰战役,眼中有深切的怀念,语调却平静得像在讲一桩家事。如今她身体虽弱,靠着低保与打扫村寨的微薄收入,却满足地说:“够用,日子挺好。” 我想起今天内子分享的刘墉的话:“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从通道的毅然“转身”,到火塘边军民情深的“转身”,再到这位大姐于清贫生活中安顿心灵的“转身”——伟大,从来都诞生于这样的转身之间,而非沉溺于过去的回望之中。 傍晚在洪州镇的一家私房菜馆,老板娘早早点起炭炉,招呼我:“没事,先来烤烤火,不着急。” 我伸出手,感受那橘红色火焰传来的、实实在在的温度。这温暖,从历史的深处传来,流过决定命运的会议室,流过侗寨的火塘与饭桌,最终在这异乡的黄昏,将我轻轻包裹。 所有的旅程终有终点,但一条路上的温情与坚韧,没有。我们皆为凡人,却能在伟大的传承中,感知一份温暖,传递一份暖意,这本身,便是一种不朽。 那炭火噼啪,仿佛在说:路,还在脚下;暖,永存心间。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3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