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军歌嘹亮》第22集 1934年的民族危亡之际,当时淞沪抗战硝烟未散、东北已沦陷,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而国民党还严控左翼文艺作品 。这首歌是为左翼电影《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曲,影片讲的是“九一八”事变后青年学生毕业遭遇坎坷的故事。田汉用隐喻手法写歌词规避审查,既契合电影里青年觉醒的主题,又传递抗日情绪;聂耳则借鉴码头工人劳动号子节奏,以进行曲风格谱曲,让歌曲满是紧迫感与力量感 。旋律响起的瞬间,聂耳笔下那激昂的进行曲节奏便撞进心底——没有柔缓的铺垫,没有煽情的吟唱,只有“同学们,大家起来”的呐喊,像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瞬间拉回那个山河破碎却热血沸腾的年代。田汉的歌词字字千钧,“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青年们用青春赌明天的誓言。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毕业不是安逸的起点,而是奔赴战场的号角;书本里的知识,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救亡图存的武器。如今再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量,仿佛看到一群身着青衫的青年,放下笔杆、扛起旗帜,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民族的希望。时代在变,但青春的底色从未改变。从前,青年们以歌声为刃,划破黑暗;如今,我们以理想为帆,逐梦前行。这首歌早已超越了“毕业”的范畴,成为一代代青年的精神图腾——它提醒我们,青春的意义从来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在时代需要时,敢于挺身而出;在使命召唤时,勇于担当重任。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溜了1月前
#历史影像 东北沦陷后,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广大地区,日本深知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地。为此日方指使驻守山海关的日军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诱降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表示日方愿帮何柱国攻下热河,建立一个包括冀东和热河在内的自治政府。何柱国对日方的诱降敷衍拖延,始终没有答应。日方见诱降不成,开始不断的制造事端,借机开战。从1932年5月开始,制造了“义勇军事件”、“强登第一关城墙事件”和“炮击榆关事件”,这些多因中方的让步没有燃起战火。1932年12月“炮击榆关事件”之后,何柱国知道日军决不会善罢甘休,他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榆关的情况。张学良为洗刷“九一八”之耻,决心抵抗,并在长城沿线作了全面的军事部署。 1933年1月1日,日本天津驻屯军津榆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挑起事端,制造借口开始向山海关进攻。2日,关东军第8师团第4旅团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在旅长何柱国指挥下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守军伤亡过半,山海关陷落。 1933年1月,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在议会发表演说:“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言,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日本一面设法拉拢汤玉麟,一面开始筹划直接以军事行动夺取热河。 1933年2月中旬,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武藤信义下令进攻热河。22日至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承德。以冯占海部等为代表的各部义勇军在国民党军主力纷纷撤退的情况下,以远比不上国民党军主力的装备坚持斗争,不断袭击日军。同时,国民党军第41军117旅乘夜袭击日军第6师团司令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