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天天被骂,却比20年老店赚得多 时代在变,但真诚永远有价值 昨天在梅州建材街,听到一个让我深思的故事。 老陈55岁,开了20年瓷砖店。隔壁的阿强35岁,同样卖瓷砖。今年年初,两人都准备了10万块做推广。 老陈选择了他醉熟悉的方式:电视广告、路牌、传单。每天6点开门,兢兢业业,东西质量过硬,为人实在。可3个月下来,门店冷清,那10万几乎没有回响。 阿强呢?天天对着手机拍视频,分享"瓷砖怎么选不被坑"、"装修避坑指南"。老婆还嫌他不务正业,但慢慢地,店里开始有人排队,"老板,抖音上那款砖还有吗?"深圳一个客户看了视频,直接下单50万。 这不是一个关于新旧对错的故事。 老陈的坚持没有错。20年来,他用品质和诚信服务着一代又一代客户。那些传统的推广方式,在2005年确实很管用,帮助无数像老陈这样的实体商家建立了事业基础。 阿强的成功也不是偶然。他用3个月时间,一条条视频地分享专业知识,真心帮助每一个装修的家庭避坑省钱。他的10万投入换来3.8万粉丝,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信任。 真正的差别在哪里? 不在于年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是否愿意用客户习惯的方式去沟通。 2025年的年轻人买东西前,会先在抖音搜索,会看小红书评价。他们不是不信任传统商家,而是需要在购买前获得足够的信息和安全感。 如果你像老陈一样有着过硬的产品和服务,那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学会在客户出现的地方,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分享你的专业和真诚。 给每一位坚持的老板一些温暖提醒: 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固步自封。你的经验、品质、诚信都是无价的财富。现在需要的,只是为这些财富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不一定非要拍视频,也不一定要做直播。但你可以:在客户询问时多一些耐心解答,在社群里真诚分享专业知识,让口碑在朋友圈里自然传播。 真诚永远不过时,改变的只是传达真诚的方式。 老陈现在也开始学着拍短视频了,分享他20年的专业经验。阿强主动教他剪辑技巧,还帮他策划内容。两个人从竞争对手变成了互相学习的伙伴。 这个时代属于每一个愿意拥抱变化的真诚商家。 不管你多少岁,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用心,就还有无限可能。 毕竟,客户要的从来不是丸美的营销技巧,而是真正能帮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35岁创二代10万逆袭103万 #传统生意转型避坑指南 #实体店老板必看营销真相 #10万广告费这样花血本无归 #梅州领辰文化传媒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他是李海周 梅州丰顺人 用了20年从小工做起到上市公司老板 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是李海周这一代深圳“奋斗者”的共同特质。1990年来到深圳,在电子厂塑胶部做加料员时,李海周就是各个部门都抢着要的员工。七年后办厂创业,从零开始,把“一个人,两台注塑机”的“街边店”,带领发展成为微型传动行业的领军企业。 谈及早年在深圳的创业经历,李海周很谦虚地说自己是“赶上了好时候”。但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变化,并跳出舒适区,却考验着一个企业领袖的能力和魄力。 马达即电动机、发动机。上世纪90年代,马达作为机电行业的关键部件,国内相关产业开始起步,马达厂一家一家地开。进入2000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日本、欧洲机电企业大量开启本地化采购,带动了国内马达行业转型升级,2008年前后,国内机电行业进一步朝着精密的方向突破。 对于市场的变化,李海周看得准,出手快:1997年创业,2001年正式成立兆威;2002年就成为佳能、尼康、亚洲光学等企业的供应商;2005年进军核心马达部件,与松下、三洋、三协、佳能合作生产精密、微小、超薄零件;2009年,着手微型齿轮箱制造,2012年进军微型齿轮传动系统领域,陆续进入了汽车、通讯、智能家居、数码电子产品等领域,成为了博世、华为、腾讯、美的、OPPO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2019年,兆威机电跻身深圳500强企业,2020年排名提升至255位。2015年-2020年,兆威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2020年产值12亿元,纳税1.08亿元。2020年12月,兆威机电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客家 #梅州 #丰顺 #商业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潮汕老板急了!客家人闷声发大财的秘密 作为一位深耕商业观察多年的研究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发现。 最近花了3个月时间研究广东500强企业,数据显示:客家企业突破百亿的成功率达到23.7%,而潮汕企业为16.2%。这个差距背后,藏着一个值得所有创业者思考的问题。 不是谁更优绣,而是时代在变 我接触过很多潮汕和客家企业家,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创业者。潮汕商人的团结、敢拼敢闯,客家人的务实、精打细算,都是宝贵的商业基因。 但时代真的变了。以前做生意,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大单;现在客户要看你的品牌实力、服务体系、创新能力。从"关系驱动"到"价值驱动",这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转型。 一个真实的转型故事 前段时间,一位梅州的张总找到我。他做五金生意20多年,企业规模卡在8000万整整3年。"我人脉不缺,资金充足,就是突破不了这个瓶颈。"他的焦虑,我特别理解。 我们一起梳理了他的企业: · 重新定位品牌价值,找到差异化优势 · 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 打造专业的营销体系 · 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 6个月后,订单量增长60%,更重要的是客单价提升了35%。不是因为找了更多关系,而是因为客户认可了他的专业价值。 给创二代们的建议 如果你正在接班或准备接班,这些经验或许对你有用: 1. 审视企业基因:无论你是客家还是潮汕背景,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2. 拥抱系统思维:百亿规模的企业,靠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完善的管理体系 3. 重视品牌建设:让客户主动找你,而不是你去求客户 4. 持续学习进化:商业环境在变,我们的思维也要跟上 最后想说 无论你来自哪里,什么背景,成功的本质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潮汕的拼搏精神加上客家的系统思维,或许能创造出更大的可能。 商业没有固定模式,只有不断进化。2025年了,让我们一起用开放的心态,学习彼此的优点,在各自的赛道上创造精彩。 如果你也在企业转型路上遇到困惑,欢迎交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关键是找到并放大它。 记住:真正的成功,是让更多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受益。#创二代接班 #企业如何突破百亿 #客家商帮 #系统思维 #梅州领辰文化传媒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3
小山村客家人控制东南亚?太震撼了 看到这篇关于客家人商业智慧的分享,让我想起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那些看似平凡却坚持不懈的品质。 在东南亚的商业版图上,确实有许多客家企业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泰国的化工产业到橡胶种植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我们都能看到客家人的身影。但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商业哲学。 稳扎稳打的智慧 客家人做生意有个特别的地方——他们从不急于求成。当别人忙着追逐热点、抢夺风口时,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打磨产品,投资技术,建设团队。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理念,让他们在市场波动中始终保持稳健。 记得有位客家企业家曾说:"做生意如种树,根扎得深,才能枝繁叶茂。"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真理——基础越牢固,走得越远。 逆境中的坚韧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许多企业纷纷倒闭,但一些客家企业家却在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们没有恐慌性抛售,而是理性分析,逆势布局。这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机遇面前敢行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人生也是如此,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在机遇来临时果断出击。 传承的力量 醉打动我的是客家人对传承的重视。他们不仅传承财富,更传承智慧、品格和责任感。这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让企业拥有了超越个人生命周期的持久生命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什么是真正值得传承的?是短期的利润,还是长远的价值观?是个人的成就,还是对社会的贡献? 给我们的启示 客家人的商业智慧告诉我们: · 做事要有耐心,不被短期诱惑所动摇 · 要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成为真正的专家 · 逆境是成长的机会,要保持乐观和勇气 · 建立长期思维,为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而努力 无论我们身处什么行业,无论面临什么挑战,这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反思和践行。成功没有捷径,但有方法;财富可以创造,但品格更加珍贵。 愿我们都能从这些优绣的企业家身上汲取智慧,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而有意义。#客家商业密码 #东南亚财富传奇 #传承式创业思维 #危机逆袭智慧 #梅州领辰文化传媒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3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