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8
家人们,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放荒对于东北人到底有啥意义,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放荒就是一把火将土地上的杂草等烧掉,觉得这可能就是简单处理土地的方式。但实际上,放荒对于东北人来说意义重大。 在东北,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过去,东北的土地上杂草、灌木丛生,想要开垦新的耕地,放荒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放荒之后,杂草和灌木烧成了草木灰,这可是天然的肥料,能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就好比给土地施了一层天然的农家肥,为之后的耕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放荒还能减少病虫害。杂草和灌木里往往藏着很多害虫和病菌,一把火烧下去,这些害虫和病菌大部分都会被消灭。这就相当于给土地做了一次全面的“消毒”,让之后种下去的庄稼能少受病虫害的侵扰,就像给庄稼提前穿上了一层“防护衣”。 对于东北的一些老农民来说,放荒更是一种传承下来的农耕智慧。老一辈人把放荒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下一代,这其中包含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每一次放荒,都是对土地的一次唤醒,也是对新一年耕种的美好期许。 不过,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放荒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为放荒可能会带来空气污染等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放荒曾经对东北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朋友们,你们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能从放荒这种传统农耕方式中汲取哪些智慧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听别人故事感悟自己人生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热点4天前
#热点 #烧荒 #放荒 #秸杆 #焚烧 以火为犁,黑土新生——烧荒不是“污染”,是大地的智慧 东北的春风里,总裹挟着烧荒的浓烟。有人皱眉捂鼻,伪专家们更是振臂高呼“禁烧”,将浓烟等同于污染,把传统耕作智慧斥为落后。殊不知,他们不懂黑土地的脾气,更不懂烧荒背后的生存哲学。 烧荒,是黑土地的“自然净化”。枯黄的秸秆、杂草在烈焰中化为灰烬,不仅能清除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更能化作天然有机肥,让板结的土壤重焕活力。老辈人说“火过地皮肥”,这不是迷信,是祖祖辈辈用实践验证的真理——没有烧荒的杀菌除虫,没有草木灰的滋养,何来来年黑土地上的五谷丰登? 伪专家们坐在空调房里谈环保,却无视东北农民“春烧荒、秋满仓”的生存经验。他们只看到眼前的浓烟,却看不到浓烟散去后,饱满的稻穗、金黄的玉米;只空谈“污染指标”,却不顾农民减少农药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烧荒的浓烟,是大地新陈代谢的气息,是丰收的序曲,而非环保的敌人。 禁烧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只会让农民手足无措。真正的专家,应深入田间地头,研究如何科学引导烧荒、减少烟尘影响,而非一味否定传统。黑土地的丰收,从来不是伪专家的空谈能换来的,而是农民用汗水、用智慧,包括这一场场“以火为犁”的耕耘换来的。 浓烟散尽,沃土重生。烧荒对大地、对农民最真的敬畏。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7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91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