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佳评6661月前
【一人一车环游中国 】第49天 2025年9月28小雨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家石窟寺遗存之一。以下是其详细历史介绍: • 名称由来:龙门原名伊阙,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建都洛阳,因宫城正门正对伊阙,便赐名“龙门”,沿用至今。 • 开窟背景:石窟开凿始于印度,3世纪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灾害频发,佛教“现世受难,来生享福”的思想盛行,开窟造像蔚然成风。龙门地处北魏京都洛阳城西南,石质优良,适合雕刻,成为开窟造像的理想之地。 • 营造历程: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朝代,持续营造长达400余年。北魏时期,古阳洞、宾阳中洞等洞窟开凿,形成第一次造像高潮,造像风格呈现“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唐代是龙门石窟的鼎盛时期,造像数量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形成了“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 衰落历程:金朝至元朝,战乱频发,龙门石窟遭到破坏。清末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文物盗贼与文物奸商勾结,对石窟进行疯狂掠夺,致使大量造像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门石窟历经浩劫和自然灾害,损失惨重。 • 现代保护:1948年洛阳解放后,龙门石窟受到保护。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
00:00 / 16: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航拍魏湾文昌阁 #历史古迹 #文物保护 #洛阳旅游 #龙门石窟 #古建筑之美 文昌阁,位于洛伊盘山公路魏湾段,目前隶属于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魏湾社区。该阁(古塔)系清朝时期建筑,塔的青石底座已经被埋在路基下面。古塔共分3段,底部拱形小门上镌刻着“文昌阁”三字,古塔较高段,同样开有拱形的小门,上面刻着“魁星楼”三字。文昌属金,乃文魁之星,所祀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文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灵。古塔的顶端分着8个塔檐。昔日的八角铜铃早已不知去向,只剩下几个铁钩。塔檐的神兽,图案和线条早已不那么清晰。通过拱门进入古塔内部,发现内壁有人长期攀爬蹬踏留下的痕迹。魏湾村里曾有一个传说,建塔之前,伊河在雨季经常泛滥,当时的魏湾地区是重灾区。为了“镇压”水灾,才修建了这座古塔。神奇的是,这座古塔建好后,洪水再也没有超过塔基,魏湾村的百姓当时也就这样免遭水灾。由于多次修路,塔基部分已埋入地下约1米。在古塔的旁边,立着一块刻着“龙门石窟重点文物”的青石碑。2007年,全国开展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文昌阁已经列入了普查名单。目前,文昌阁由当地负责其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此外,民间也有人自发对古塔进行打扫和保护。每到农历初一和十五,村里总有老太太在塔下烧香,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在塔内挂上红灯笼。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