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8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灰椋(liáng)鸟 (英文名:White-cheeked Starling),是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的鸟类。俗名: 有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直译: 白颊椋鸟。具看似肮脏的外观,全身深灰褐色,颊部有不同大小的白斑,有时覆盖大部分头部。分布于欧亚地区的东部,从俄罗斯东南部和日本至中国中部和朝鲜半岛,冬季迁徙至中国东南部等地。 灰椋鸟体长约22-24厘米,重约68-95克。雄鸟额、顶和颈背黑色,具蓝绿色光泽,颊部白色,常带暗灰色条纹;雌鸟较雄鸟颜色更浅,无黑色顶冠,但有白色颊部、白色臀部和尾羽内侧白色尖端。幼鸟似雌鸟,但颊部具棕色条纹,臀部灰白色,翅膀和尾羽缺乏光泽,喙角质色,腿角褐色。 灰椋鸟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包括耕地、牧场、疏林、公园和城镇。全年有群居的夜栖习惯,每日可能飞至40公里远觅食,部分觅食区有40年以上的固定性。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地区为冬候鸟。 繁殖区覆盖俄罗斯东南部至中国中部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和南西伯利亚。非繁殖季节迁徙至中国东南部、韩国南部、日本南部、台湾和越南北部,迷鸟记录于菲律宾、泰国和缅甸。 灰椋鸟是食虫益鸟,对控制害虫和保护植物具有重要意义,需注意保护。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6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7: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