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长春舰 103长春舰服役情况 1957年8月,中国举行了庆祝建军30年的第一次海上阅兵,长春舰作为当时海军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主力舰只之一参加。 1959年4月,“四大金刚”编队南下,赶赴舟山群岛,参加了以解放金门为假想背景的三军合成渡海登陆战役演习。 1959年5月的正式演习中,担负直接火力支援的鞍山号、长春号两舰发射130毫米炮弹197发,仅几分钟时间便一举摧毁了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碉堡,获得在场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的高度评价。 1962年2月29日,朝鲜5-226号渔船遇大风,与本国失去联系,长春舰奉命前往寻找,在苏门岛附近找到该船。 1962年4月12日,长春舰、鞍山舰和太原舰一起出航,前往监视从日本佐世堡出航,到中国领海执行电子侦察任务的美国海军“狄海文”号驱逐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驶出12海里领海线执行任务。 1962年4月13日,“狄海文”号驱逐舰进入中国青岛外海,长春舰、鞍山舰和太原舰奉命监视驱逐美舰。双方对峙两天后,美舰突然转向,试图侵入领海,长春舰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进行了战斗测绘,炮口瞄准美舰,此时双方实力基本相当,美舰只能调头退入公海。经过8天8夜的对峙,美舰最终退出中国领海一线 。 总体评价 长春号驱逐舰作为中国人民海军最初的“顶梁柱”,在人民海军早期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执行了很多重大任务 。在当时的条件下,主要起到了培养驱护舰艇使用人材,积累同类舰艇使用经验的作用,鉴于当时中国尚缺乏驱逐舰独立生产能力,这4艘舰可以说是海军长远发展的家底儿,因此均没有参加过海战。 中国海军在一江山岛战役中,只能用吨位较小的护卫舰和临时改装的火力支援舰执行火力支援任务,而07型的主炮和火控装置比起此前的舰艇来说,有着质的提高。 #威海 #乳山银滩 #军事 #旅行推荐官 #旅游
00:00 / 06: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6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0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00:00 / 1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72
“福建”舰入列,重塑亚太海权格局的战略里程碑 2025年11月5日,中国南海之滨,军旗猎猎战舰巍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号航空母舰正式加入南部战区海军序列。这不仅是人民海军建设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更是亚太乃至全球海洋战略格局演变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首先,“福建”舰的服役是一次对亚太海洋历史的深刻改写与精神上的正本清源 回顾亚太海域的“巨舰时代”,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是,该地区吨位最大水面战舰的纪录,曾长期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与“信浓”号航母所保持。这段历史象征着侵略与压迫,是亚太地区遭受殖民与战争苦难的冰冷注脚 “福建”舰以超过8万吨的满载排水量,一举超越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所建造和拥有。它的出现彻底扫除了亚太最大战舰属于法西斯国家的历史阴霾,象征着和平与正义的力量最终在物质载体上实现了对旧时代邪恶力量的超越。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看,这是自郑和舰队扬帆远航的古典盛世后,中国海军历经数百年沉寂,凭借自身力量与技术,再度重回亚太海洋之巅的庄严宣告。它不仅仅是一艘军舰,更是一个民族复兴、重获其在世界上应有地位的海洋宣言 其次,“福建”舰的入列是改变亚太地区中美海军力量对比的一块关键“战略砝码”。在“福建”舰服役前,中美航母力量对比在纸面上是悬殊的。然而战争的逻辑从来不仅看纸面数据,更看实际部署与可用战力。美国海军虽拥有11艘大型航母,但其全球部署模式决定了在亚太地区能同时存在的航母数量极为有限,常态仅维持1艘,极少达到2艘。加之其舰队中部分航母因周期性的换料大修、维护升级或故障,长期处于“趴窝”状态,实际可随时投入前沿部署的航母数量大打折扣。因此,“福建”舰的加入使中美在亚太地区的航母力量对比发生了质变。这使得中国海军在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这意味着,在西太平洋特别是中国近海的关键区域内,美国航母一家独大、肆意横行的时代已然终结,一种新的、更为均衡的战略稳定性正在形成 “福建”舰的正式入列,洗刷了历史的屈辱,平衡了现实的力量,并擘画了未来的蓝图。随着“福建”舰快速转入战斗力生成阶段,它必将成为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海洋秩序的关键力量。世界将拭目以待,这艘承载着民族梦想的钢铁巨舰,如何在2026年及更远的未来,书写属新时代的远航篇章(内容取材网络)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