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特区!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它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广州十三行的辉煌历史,成为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成立于2016年9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十三行红楼会馆合作共建。博物馆占地面积3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馆藏文物主要来源于王恒、冯杰伉俪的无偿捐赠,包括广彩瓷、通草画、广绣、象牙器、外销扇、五常家具、银器、珐琅器等,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工艺品,共计5400多件(套)。 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间。1685年,清政府开港通商,在广州、厦门、定海(属宁波)、上海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封锁全国对外口岸,仅保留广州珠江粤海关一带作为对外通商港口,所有贸易事务由官府特许的商行(统称“广州十三行”)全权代理,十三行由此垄断了中国对欧美贸易近百年。 从1757年至1842年,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是当时中国与世界贸易的重要桥梁。这一时期,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商船云集,贸易繁荣,进出口商品丰富多样,包括茶叶、丝绸、瓷器、工艺品等。据史料记载,当时每年来广州的外国商船有数十艘,最多时达八十多艘,到19世纪初,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已增至一两百艘。 十三行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通过十三行走向世界。博物馆内陈列的通草画、外销画等文物,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广州的城市风貌、贸易场景以及西方人的生活百态,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它记录了广州十三行那段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见证了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经济变迁,展现了广州人诚信务实、开拓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如今,十三行博物馆已成为广州“千年商都”历史传承的关键节点,激励着广州人民在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征程上不断前进。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广州十三行的辉煌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这是抖音里第一篇介绍这里的帖子!在广州海珠区老年大学内,静静矗立着一座古朴的建筑—— 潘氏大院。它始建于清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潘氏家族曾是广州十三行的显赫商贾,其财富与影响力令人惊叹。十三行作为清代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潘氏家族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诚信经营,在这里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商界的翘楚。潘氏大院见证了广州十三行的繁荣与变迁,也见证了潘氏家族从辉煌到衰落的全过程。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特色,尽显昔日的奢华与精致。然而,岁月流转,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潘氏大院如今虽略显破败,但依然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吸引着人们去探寻那段尘封的往事。 潘氏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潘氏家族的崛起始于潘振承,他凭借出色的商业才能和诚信经营,使家族财富迅速积累,成为十三行中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潘振承被誉为“世界首富”,其家族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潘氏家族并非只注重财富积累,他们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第四代开始,潘家逐渐转型为文化世家,家族中出了多位翰林和举人。潘宝琳曾挽联纪念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显示出潘家与当时社会名流的密切联系。潘氏家族的这种文化传承,使其在商业衰落之后,依然在文化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潘氏大宅见证了潘家从商业巨擘到文化世家的转变,也见证了潘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如今,潘氏大院已成为广州海珠区老年大学的一部分。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尽管岁月的侵蚀让它略显破败,但它依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潘氏大宅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奢华与精致。它见证了广州十三行的兴衰,也见证了潘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如今,潘氏大院作为老年大学的一部分,继续发挥着它的文化价值,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教育传承,潘氏大院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故事。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