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长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孩子4种问题行为的高效应对指南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疲惫瞬间? ❌ 让孩子写作业,他偏要玩pad——权力争夺战一触即发! ❌ 孩子划坏书本,你怒摔玩具——报复循环让关系雪上加霜… 其实,孩子每一种“不良行为”背后,都在呼喊未被看见的需求! 今天用4个暖心方法,带你走出对抗,找回亲密! 四种行为背后:孩子真正想说什么? 1、寻求过度关注:孩子心声,“快看看我!我需要存在感…”;父母常见误区,不停说教或妥协让步。 2、权力争夺:孩子心声,“我想自己做主,不是你的傀儡!”;父母常见误区,硬碰硬,非要“赢过孩子”。 3、报复行为:孩子心声,“你让我痛,我也让你痛!”;父母常见误区,以牙还牙,升级冲突 4、自暴自弃:孩子心声,“反正我不行,干脆放弃吧…”;父母常见误区,指责“你没出息” 关键心法:所有不良行为,都源于归属感或价值感的缺失! 对症下药:4种高效应对策略 情况1:寻求过度关注——用“行动”代替“说教” 忽略行为,关注人:抱起闹脾气的孩子,边挠痒痒边带他去刷牙 秘密约定:建立专属暗号(如眨眨眼表示“我爱你”) 特别时光:每周固定15分钟“专属陪伴”,全身心投入 效果:孩子安全感满格后,不再需要“刷存在感”! 情况2:权力争夺——主动“退出战场” 及时暂停:感觉要吵架时,说:“妈妈需要冷静一下,10分钟后聊。” 给选择权:把“立刻写作业!”换成“你想先做数学还是语文?” 家庭会议:共同制定规则(如“玩pad时间由全家投票决定”) 关键:权力争夺没有赢家!退出不是认输,而是给合作留空间 情况3:报复行为——不还击+反映情感 共情联结:“你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觉得妈妈忽视了你?我很抱歉让你难过。” 修复关系:一起修补划坏的书本,并商量“生气时怎么表达更好” 拒绝羞辱:不说“你真是个坏孩子”,聚焦行为而非人格 心理学发现:当孩子感受到理解,报复欲会自然消退 情况4:自暴自弃——制造“小成功” 拆解目标:把“学好数学”变成“今天搞懂1道题” 真诚肯定:“昨天这题还不会,今天你就解出来了!” 信任赋能:“妈妈相信你,这次你决定怎么安排复习?” 提醒:放弃的孩子最需要“我相信你”的信念! 真正的管教,是让孩子在犯错时依然相信“我被爱着”!❤️ 你家孩子哪种行为最让你头疼?你用过什么巧妙方法化解?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 #正面管教 #亲子关系 #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不焦虑的养育:四个问题重构家庭教育全局 (节选)焦虑具有传染性。在焦虑状态下,家庭教育的动作容易变形,亲子关系容易被破坏。我们很容易把焦虑转化成压力,甚至暴力,传递给孩子。 要降低焦虑,就要理解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并建立一些基本的理解原则。 用一句话概括:焦虑,源于缺乏知识带来的不安全感。 比如你送孩子去医院,你很焦虑,但医生不焦虑。医生不焦虑,是因为医生对病情很熟悉,对结果有非常好的预测,知道要采取哪些行动,这些行动会有哪些预期的结果。换句话讲,医生拥有确定性。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用虚假的确定性来欺骗自己。比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我们给出了解释,天上有雷公雷母,有了解释,我们就不焦虑了。 有些家长为拼音学习焦虑,是因为他没有想明白,拼音学习根本是不重要的。但他不会为阅读焦虑,因为他自己也不读书,他意识不到缺乏阅读对孩子造成的重大影响。 怎样降低焦虑? 1. 接纳不确定性。从本质上讲,安全感是一种幻觉,确定性是一种幻觉,不确定才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发展的本质。它带来风险,但也带来机会。当你抱着我的孩子一定要考上什么什么大学的执念,往往事与愿违。 2. 通过自身的学习寻求相对的确定性。比如知道在孩子学习的不同阶段,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这些,不就是许多家长在老魏的咖啡馆学习的原因吗?一群人一起走,就不容易焦虑。 换句话讲,你在孩子学习中,越是投入时间研究,越是生命在场,越不焦虑。既不在场,又要成绩,就是最容易焦虑的。 最后我想说,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没有自主性,就没有一切。而在孩子自主发展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成长的一部分。人生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光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放下焦虑,抓大放小,才是正道。#家庭教育
00:00 / 2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