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风3月前
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于蛮子古国,是当时重要的地域政治实体。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在此激烈交锋,成为两国边界,“朝秦暮楚”的典故便源于此。宋辽金时期,成为宋金交战的重要区域,到明清两代,水运发达,当时兴建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陕南商贸重镇,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繁荣景象。 “晨曦动木铎木舌唤醒大雁塔,夕烟下渔舟渔歌唱醉黄鹤楼”。 这两句以时空为轴,将历史风物与自然意象交融,充满画面感与文化韵味:“晨曦”点明清晨,“木铎”(古代教化器具,木舌金铃)呼应佛教传播与文化传承,“唤醒”赋予大雁塔生命力,既写晨光中的塔影苏醒,也暗喻千年文脉在晨光中延续。“夕烟”晕染黄昏,“渔舟”“渔歌”勾勒江湖生活气息,“唱醉”以拟人化手法,让黄鹤楼仿佛被悠扬渔歌浸染,既绘暮色中的楼影朦胧,也传递出市井烟火与诗意交融的意境。两句分别以“大雁塔”“黄鹤楼”这两座标志性建筑为核心,借晨昏、器物、声响,将历史厚重感与生活灵动感巧妙结合,画面相映成趣。 “秦风楚韵金戈铁马觅古道,襟江带湖百业兴盛看雄关”。 这副对联意境雄浑,气象开阔,既追溯历史的厚重,又展现当下的繁盛,描绘的是兼具古战场遗风与水陆要冲优势的地方。上联“秦风楚韵金戈铁马觅古道”,点出此地曾是秦楚文化交融之地,历经战争烽烟,古驿道遗迹承载着沧桑历史;下联“襟江带湖百业兴盛看雄关”,则凸显其临江抱湖的地理格局,如今商贸繁荣、各业兴旺,而雄关依旧矗立,见证着时代变迁。#精品石雕 #我的摄影日记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北方狼7月前
丹江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县级市,由十堰市代管。#丹江口水库 1958年,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来自湖北、河南两省17个县10万民工以部队模式建制,在这些建设民工大军里,来自丹江口的建设者达万人。而在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中,库区周边湖北、河南两省共需移民34余万人,其中仅丹江口市就有16万居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移民。[41]老县城和有武当“九宫”之首称誉的净乐宫在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时全部被淹没,县城由均州古城迁至现在的丹江口左岸沙陀营。[2][42]1959年12月26日,丹江口工程顺利实现截流。因为“大跃进”以及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经济实力使得工程建设困难重重,但凭着“拓荒者”移山填海之志、筚[bì]路蓝缕之功,工程步步向前推进。[43] 1960年7月,湖北省委决定将均县、光化县合并为丹江县,并成立丹江市,隶属襄阳地委、专署领导。10月,国务院通知,将丹江县易名为光化县。196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均县建置,属襄阳专区。1965年8月,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由均县管辖。[19]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均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均县为基础设置县级市。[24]1994年10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改称十堰市,丹江口市由十堰市代管。#山水旅游景点推荐 #地理奇观
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1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湖北随州唐县镇 湖北随州这个镇名字有个县 古代是个国家 出产一种美食 中国许多县市乃至镇都历史悠久,大抵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湖北随州随县是个古县,过去是随国的地盘,也叫曾国。随州以前就是个县市,但是这几年又划分了曾都、随县,大概是因为其管辖面积太大的缘故。 随县叫做县也就是这些年的事,过去随州市曾经叫做随县,但是对于唐镇而言,不管是随州还是随县,它总是属于被管辖,所谓也就无所谓你市还是县,只要不属于枣阳管辖就行。 唐镇也叫唐县镇,大概位于随州到枣阳的中点,而随州位于武汉到襄阳的中点。唐镇也叫作唐县镇,这有点奇怪,简称可以是唐镇,也可以是唐县。所以说有人高速你他是随县唐县人,你不要觉得奇怪,随县下面怎么还有一个唐县呢?他其实是个镇,唐县过去可能是存在一个县,古代区域划分多了,有时候觉得一个县大了,划成几个,有时候觉得几个乡镇比较亲近,从几个县组合成一个县。历史行政区划沿革变化很大,唐县古代还有一个唐国,我小时候在随州博物馆看过一些这地方出土的文物,我就很奇怪,曾侯、随侯,还有唐侯?唐代不是个朝代,在陕西西安么,怎么跑到随州来了? 文|昆德拉传媒 楚天阔(文化传媒公司编辑运营、作家、旅行家、新闻人,985名校新闻系毕业。) 其他:部分图片、视频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随州文旅 #人文历史地理 #人文旅游地理 #随州随县 #中国小镇地理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一生因“昭君出塞”的传奇故事而流传千古,成为汉匈和平的象征。以下是她的生平概述: 出身平民: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的普通农家,聪慧美貌,“姿容冠世”。 选入宫廷:汉元帝时,她被选入宫中为“待诏”,但因拒绝贿赂画师毛延寿,画像被丑化,多年未得皇帝召见。 匈奴求亲: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归附汉朝,请求和亲。 自愿请行:王昭君因深居后宫无望得宠,主动请求远嫁匈奴。汉元帝在送行时始见其容,惊为天人,但已无法挽回。 塞外生涯: 她嫁与呼韩邪单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安定匈奴的王后”)。 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她遵从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长子)。 与复株累单于育有二女,长女须卜居次云后参与匈奴政治 1. 和平使者: 她的和亲促成汉匈边境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2. 文化象征: · 后世诗词、戏曲常以她为题材,如杜甫《咏怀古迹》、王安石《明妃曲》等,寄托对命运与家国的感慨。 · “落雁”之容的传说(雁见其美而忘飞)成为古典美学的经典意象 王昭君的一生,从寂寂无名的宫娥到名垂青史的和平使者,其勇气与牺牲超越了个人悲欢,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一抹亮色。#历史 #助手抖音 #原创视频 #王昭君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